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91章:產業鏈

楊懷仁說的頭頭是道,但蘇軾是個謹慎的人,若果他不懂,他絕對不會因為愛惜自己的臉面去裝懂。

剛才那番話,他能聽出話中的大致意思,卻也有些詞彙和經濟學上的道理聽不太明白。

“你說的產業……鏈,是個什麼鏈?這個產業鏈又有什麼好處?”

楊懷仁這才意識到剛才說的起勁,以至於忘記了現在是古代,很多詞彙根本還沒有產生,蘇軾聽不懂,也就不足為奇了。

他耐心解釋道,“產業鏈呢,是一種經濟發展的體系,學生給先生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比如說我開飯館。

開飯館呢,說簡單點就是採購食材,然後透過廚藝把食材變成成熟的食物銷售,透過提供烹飪服務,來賺取食物從原料到成菜之間的差價的過程。

這個差價,就是毛利潤了,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扣除經營成本、人工成本,以及開設飯館的硬體折舊的成本,最後得出來的就是淨利潤。

但餐飲業的鏈條呢,不僅僅是酒樓這一部分,其實還包含很多上游的食材生產的部分,比如種菜,以及養豬養雞等。

食材生產呢,是透過生產食材賺取利潤的經營過程,比如養一頭豬,從買一頭小豬開始,在小豬餵養成大豬並出欄的六個月內,會產生養豬的飼料和人工成本等成本。

而豬養大了之後賣出去變成錢,扣除成本就是養豬的利潤。

把餐飲業和食材生產的各個行業串聯起來,就是一條產業鏈了。

如果我開飯館,沒有形成產業鏈,而是全部依靠從外部採購食材,一方面食材的品質沒法控制,而且成本也會相應的提高。

所以擁有產業鏈的好處在於可以掌控食材的品質,同時因為完整的產業鏈呢,可以極大程度的解約成本,也就是會產生更高的利潤。

就像我家,我自家有莊園,可以養雞養豬,種菜種地,相當於有了自己的食材生產基地,規模化的生產降低了平均單位食材的成本,又保證了食材的品質。

最重要的,便是把整個過程中產生的利潤儘可能的控制在了我自己的手中。

而酒樓只不過是把這些食材變成最終成菜的終端罷了,整個過程產生的利潤,比僅僅生產食材或者淡淡開酒樓的利潤要高很多。”

蘇軾似乎聽明白了,“也能更合理的分配資源,同時也節省了成本。”

楊懷仁驚喜地點頭道,“先生一點便知。把這個理論用到未來儋州的木材生意上呢,就更容易理解了。

儋州有大量的黃檀木資源,但如果儋州百姓僅僅是透過砍伐這些黃檀木,販賣到中原去呢,肯定能產生不小的利潤,但這個利潤卻不是最大的。

木材運輸到中原看上去耗費大量運輸成本,但這些黃花梨最高的增值卻是在從木材生產成傢俱或者其他木質工藝品的時候。

但如果這些黃花梨能在儋州的時候,就從木材生產成相應的成品或者半成品,便相當於儋州本地把整個黃花梨生產和銷售產業鏈裡產生的更多的利潤給留住了。

所以我認為,將來儋州要想在黃花梨生意上獲得最大的收穫,除了砍伐木材和初加工之外,也要培訓本地百姓,進行木材的加工。

比如培養一部分百姓成為木工,再培養其他一部分百姓成為雕刻工匠,儘量讓黃花梨在儋州本地就被生產成可以直接銷售的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