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仁一邊讓大宋百姓的體質變強,一邊想方設法的讓契丹人的體制變弱,這便是除了直接戰爭之外最合適的同化他們的方法。
人就是這樣,覺得自己打得過,自然會選擇最簡單粗暴的方式,那就是直接打。
當他覺得自己沒有了什麼優勢的時候,是不會貿然拼命的,除了被洗了腦的人,大多數人還是愛惜自己的生命的。
這麼說或許很多人不認可,但事實如此,無私高尚的人不是沒有,但太少了,偉大永遠是個別現象,而絕大多數,還是最平凡的普通人。
契丹人的歷史也非常悠久了,他們現在是北方草原上的霸主,但也不過一百來年,他們也曾經被統治過,也曾經隱忍過。
所以道理對他們來說,或者對其他遊牧民族,都是一樣的,誰都渴望更好的生活,誰都渴望稱霸草原,但稱霸的只能有一個,其他人都得暫時趴著。
人的野心是沒有止境的,和平永遠是表面現象。契丹人覬覦大宋不是什麼秘密,只不過沒有最好的時機罷了。
大宋羸弱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自然會有人動手的,畢竟物產豐饒的大宋真的太吸引人了。
三十多年後女真人取代契丹人稱霸草原便立即南下,其實也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氣候的變化。
每隔百年,地球總要迎來一個小冰河期,高緯度地區氣候變冷,惡劣的生存環境讓北方的遊牧民族在生存需求的驅使下,不得不選擇冒險進犯南方的漢人。
有時候楊懷仁會覺得,這是自然法則影響了人類的行為模式,說一千道一萬,不能說誰有錯,只能說這就是人類生存的本能。
不過作為漢人,作為宋人,楊懷仁希望用另一種方式來解決這個人類和自然之間的矛盾。
不一定非得殺個你死我活,不同民族或者膚色的人類,其實是可以共存的,關鍵也不一定是強者統治弱者,而是取得相互的尊重和共同的意識形態。
楊懷仁的方法,其實也是在搞平衡,讓強壯的遊牧民族稍稍虛弱,讓漢人的體質稍稍好一些,大家沒有了分明的強弱概念,或許更容易坐下來談出一個共處的方式。
當然,楊懷仁的出發點還是偏向了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的。
所以當他知道莊家賣茶葉給契丹人或者高麗人吐蕃人的時候,便覺得非常氣憤了。
實際上這頓飯他們原本也吃的差不多了,換了一個平常的客人,說不定他真的會給人家讓一個房間出來。
但面對橫行霸道的莊公子,楊懷仁便覺得就算他們原本要走了,也絕不會讓給莊公子什麼。
對這種暗地裡跟他唱反調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堵住他的嘴,殺死他的心。
楊懷仁透過窗戶也看見了莊公子的模樣,一身青色的綢布長衫,倒是個讀書人的打扮,或許也是身負功名的。
他這樣的豪族子弟,官宦子弟,不敢說東華門唱名,在地方考試中得個舉人的功名應該不難。
只是他儀表斯文,可嘴臉實在惹人討厭,特別是他對宋人一副高高在上,老子是大爺的嘴臉,在契丹人高麗人吐蕃人面前又是一副狗腿子的嘴臉,著實讓楊懷仁覺得討厭。
現在還沒有崇洋媚外這個詞,莊公子的內心裡,或許單純就是為了錢,江南的茶葉賣給宋人是一個價錢,可若是賣到遼國或其他外國,卻是另一個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