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仁聽到這裡忽然一個激靈坐直了(身shēn子,“你說的什麼?黃酒?糖霜?”
莊公子被楊懷仁的口氣嚇了一跳,忙躬著(身shēn子小心答道,“是,是啊,蕭拉忽兒大概是喜歡黃酒加糖霜的味道,所以打算採購一些回遼國吧。狂沙文學網 .net”
楊懷仁意識到一件事,或許莊公子無意之間,給了他一個提示,這個提示刺激了楊懷仁,讓他忽然想到了一個應對之策。
楊懷仁也覺得他的想法和做法實在是不夠精細,只想到了把糖賣給契丹人,卻想的太簡單,也太粗糙了。
並不是說賣糖給契丹人很難,在這個年代,因為糖產量少,所以不論是在大宋還是遼國,各種形式的糖類,都是搶手的商品,甚至可以說是奢侈品。
現在也不像後世,百姓家裡會常年備著白糖紅糖或者砂糖,平時可以泡水喝,做菜也是做為一樣重要的調味料來使用的。
這年頭並不是所有老百姓都吃得起糖,像普通的莊戶人家,不是過年過節的,是絕不會捨得買糖的。
就算買了,也是給哄孩子用的,大人即便喜歡甜味,也不會迷戀。
城裡物質相對豐富,百姓也會買糖,不過那也不是製作食物的時候用的,只有有點錢的人,才會經常用到糖,做些點心之類的食物吃。
在大遼,糖就更金貴了,也許是因為遼國不產糖的緣故,糖這東西在契丹人的口味中,得到了極大的偏(愛ài。
楊懷仁當初去遼國的時候,便發現了這一點,但凡是有點名頭的酒樓,都喜歡把菜做的甜一些,各種點心就更是搶手貨了。
契丹人就是好這口,大概是原來也吃不到,能吃到了之後,便更加喜(愛ài。
楊懷仁打算往遼國大規模販售糖類,也只是想著把糖的簡單成品賣到遼國去,市場需求這一點他太過自信了,所以沒考慮其他的問題。
很明顯的,如果他只是一開始往遼國賣糖,別人眼裡他還是個無利不起早的商人,賣糖就是單純為了賺錢而已。
但當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做到讓大宋的糖都不如遼國多的時候,問題就出現了。
宋人會覺得他是個無利不圖的(奸jiān商,甚至懷疑他賣國,遼國人也會對他起疑,就算這年頭還沒有完善的營養學知識體系,契丹人中的聰明人也會漸漸發現問題的。
所以楊懷仁漸漸意識到,這門生意,不能讓他一個人做,應該拉來更多的人,和他一起去做,這樣反而不容易把他的意圖暴露出來了。
莊家這樣的茶商,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潛在合作物件。
莊公子不經意間的話,著實提醒了楊懷仁,糖不一定非要簡單直接的賣到遼國去,把糖加工成別的商品,同樣能有和原本預想裡一樣的效果。
就說莊公子提到的黃酒,大家都知道,黃酒的味道大都有一些酸澀的餘味,融合在酒香裡或許是一種特別的風格。
可有很多人,不喜歡這種酸澀感,於是喜歡加入許多其他的味料,把黃酒的味道調整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味道上。
比如加糖,或者加一些香味料稍稍煮一下,簡單的黃酒味道可以變化出無數種風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