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飲了一杯,楊懷仁道,“兩位可還記得昨日文武樓裡咱們聊過的話題?”
老和尚和老道士對視一眼,似乎想到了什麼,接著對楊懷仁微微一笑。
楊懷仁也自然明白了這一笑的意思,接著說道,“油爆雙脆這道菜,關鍵不是脆,而是味道的融合。
豬肚有豬肚的味道,雞胗有雞胗的味道,兩種不太容易湊到一起的食材,偏偏能融合出一種絕世的美味。
從這道菜裡我產生了很多的想法,就好比現在的大宋和遼國,漢人和契丹人,看上起好像是仇敵一般,實際上二者是可以融合的。
我們漢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包容的民族,就說大宋境內,照樣有很多的少數民族,他們並不會刻意與漢人為敵,而是習慣了和漢人和平共處。
我們漢人,或許比起北方的遊牧民族在體質上有些差距,但武力的強大從來都是暫時的,而文化的強大才是長遠的。
現在大宋境內的少數民族在學習漢人的文化,遼國的遊牧民族也在學習漢人的文化。
這是為什麼?因為我們的文化,有一種魔力,從禮儀傳統到文字、文學以及科技,包括飲食和生活習慣,都被這些少數民族所向往。
當大家有了同樣或者類似的道德標準,思想意識和形態,便漸漸消除了民族和血統之間的差異。
之前我也說過,中原漢人的王朝,早已經失去了原本純正的血統傳承,我們的血脈裡,也早就融入了其他民族的血統。
連皇帝這樣的統治者都有了異族血統的時候,那麼異族的概念也就淡化了,變成了所謂的‘異族’。
所謂的‘異族’血統漸漸被同化,也就沒有了區別。
我們可以漸漸追溯到遠古時期,當時中原以及周邊有各式各樣的民族和部落,隨著歷史的不斷推進,很多民族和部落已經消失不見了。
這種消失,並不是真的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而是逐漸融入到了更強大的民族之中。
而這個強大的民族,便是我們漢族。也正是因為我們漢人的性格和文化裡充滿了包容性的思想,才有瞭如今的局面。
或許一千年以後,種族的劃分已經沒有了明顯的界限,東方的民族可以融合成一個共同的名字,中華民族。”
老和尚和老道士聽得目瞪口呆,這樣的思想不是沒有人提出來過,只是因為這個目標是在太宏大和遙遠了,一般人不敢去相信它罷了。
老和尚開口道,“實際上,不論是在我們佛教還是在道教儒教的教化裡,也有類似的思想。
儒教裡本身也沒有鮮明的民族區別,但是有有教無類這樣的觀點,同時在仁和義的教化裡,同樣不分民族和國家。
而在宗教裡,同樣沒有民族的區別,只分信與不信。不論僧人還是道徒,實際上就是神的使者,把世上的不信變成信,讓世間人同沐神恩。”
老道士點點頭道,“是的,同樣的宗教裡,也有不同的派系,但是不同派系的教化裡,甚至是不同宗教的教義中,都有化不同為一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