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從一個專職伺候皇帝出宮如廁的公公,成了負責宮中採買的太監總管,對於一個太監來說,這種職業生涯上的變化,就等於是人生飛躍了。
一個宮中的太監總管,忽然出現在杭州,還是中秋佳節的夜裡造訪楊府,這也太奇怪了,如果不是宮中有什麼大的變故,那實在是說不過去了。
黃公公稍稍平靜了心情,才屏退了眾人,楊懷仁也吩咐親衛出門,當房間裡只剩下楊懷仁和黃泉的時候,黃公公忽然開始脫衣服。
楊懷仁下意識地後退了一步,才發現黃公公並沒有別的意思,而是脫掉了外袍,從他貼身的內襯衣物裡,撕破了一個縫死了口袋,從中取出一封信來。
黃公公小心翼翼把那封信雙手供到楊懷仁面前,“王爺看過這封陛下的親筆書信,便什麼都明白了。”
楊懷仁早猜到了這封信被黃泉藏得這麼隱秘,便應該是趙煦給他的密旨。
楊懷仁走到油燈下坐下,仔細把信封開啟,取出三頁紙的信箋來認真閱讀。
第一眼看到信箋上的筆記,楊懷仁就皺起了眉頭,那字跡他倒是很熟悉,的確是趙煦的親筆。
只是字寫的已經失去了趙煦以前年輕有力的樣子,而是顯得字很虛浮,說明寫字的人身體狀況不佳,使不上勁。
幾處本不該斷筆畫的地方,趙煦這種書法很好的人竟也寫斷了,明顯這些地方是後補過的,更說明了楊懷仁的猜測——趙煦的身體已經不行了。
信裡的內容倒是相對簡單,一上來先細數他和楊懷仁之間的亦君臣亦朋友的情誼,搞得楊懷仁十分尷尬。
楊懷仁心說這都啥時候了,你的身體都啥情況了,還不趕緊說正事,扯那些也太耽誤時間了。
看到第二頁,趙煦才進入正題,他自知他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而他身後又無子為繼,感嘆天意弄人。
如今唯恐晚節不保,整日擔心有人要篡奪他的皇帝之位,連那些朝堂上的近臣他也看誰都不像能信任的,只得寫一封密信,信中夾帶一份手書密旨,招楊懷仁帶兵進京勤王。
第三頁紙便是正式的密旨了,上邊說任命楊懷仁為樞密院參知政事,同時擢升楊懷仁為左衛大將軍,統領天下兵馬。
另特詔武德軍還為龍武、虎賁兩衛,重歸禁軍編制,令左衛大將軍楊懷仁率龍武、虎賁兩衛禁軍五萬之眾立即進京。
旨意其實很簡單,但簡單的內容裡,卻是包含了太多的資訊。
先說樞密院參知政事,樞密院在北宋的行政體系裡,就相當於軍事委員會,可以說是軍政方面最高的指揮機關。
樞密院參知政事,也就是樞密院中的最高領導了,相當於軍委會主席,不過因為出於相互制約和監督的必要,這個職位不會由一個人來擔任,而是有多人同時擔任。
按照當時的習慣,由朝中幾位宰相和大學士同時擔任,民間一般聽到樞密院參知政事這個職位,就會理所當然的當做此人是朝中的宰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