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一點點的猶豫,他也會選擇更保險的旁觀,也不會冒險跟著趙佖起事。
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楊懷仁因為針對趙佖打了高士遷,反而讓高家父子沒了別的選擇,只能和趙佖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絡,包括在他起事的時候,毫無保留的支援他,包括跟著他起兵謀反。
否則,將來趙佶繼位為帝,高家曾經和趙佖交情好的事,便成了高家逐漸沒落甚至走向滅亡的喪鐘。
所以趙佖內心裡有一種天助我也的狂喜,楊懷仁魯莽武斷的懲罰了高士遷,反而幫助他把謀反計劃的最大漏洞給補上了。
面對高啟勳的問題,趙佖也想到了最好的答案,“高侯爺,本王有句話不知該不該說。”
高啟勳道,“王爺儘管說便是。”
趙佖故作猶豫狀,最後嘆了一聲氣,才說道,“是本王害了高兄和張兄,還有高侯爺啊!”
高啟勳更疑惑了,“王爺此話怎講?姓楊的小子針對我們父子二人,和王爺又有什麼關係?”
趙佖心說這幫武人就是沒有腦子,這點事情都想不明白,還要他多費唇舌耗費精力跟他惺惺作態。
“最近陛下身體欠佳,朝堂上傳出來不少議儲的聲音,不知高侯爺可聽過此事?”
高啟勳臉色忽然沉了下來,“這……議儲之事,老夫這等閒人,哪裡敢置喙?不過這件事不光在朝堂之上,在市井裡也早已經傳的沸沸揚揚了,老夫豈能沒聽說過?”
趙佖故作清高的樣子,“本來這種事,本王是不願意參與其中的,高侯爺也知道,本王這副尊榮,怕是也從來沒被朝堂上那些相公們正眼瞧過……”
高啟勳打斷了他,怒道,“枉他們自詡是熟讀聖賢之書之人,聖人有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他們把聖人的金玉良言全部唸到臭水溝裡去了。
王爺的樣貌雖然不及其他王爺那般俊美,可王爺的才華和仁慈,在眾位王爺當中卻是出類拔萃的。
若是陛下真要選一位王爺兄終弟及,繼承帝位,老夫覺得像王爺這樣實幹的人,才是最佳人選。
像端王簡王之流,擺弄些書法字畫,這種耽於玩樂之人若是繼位為帝,才是對大宋基業最不負責任的做法!”
趙佖被高啟勳說中了心事,內心裡真實的感動讓他差點老淚縱橫,他忙躬身衝拜了拜高啟勳道,“本王多謝高侯爺錯愛。
可惜朝中那些相公們,又有幾人能有高侯爺如此愛國愛民之心?他們只會算計自己的個人得失,他們也只在乎手上的權柄不旁落別人罷了,哪裡管千百萬百姓是死是活?
可惜啊,可惜啊,本王天生獨眼,又生了如此人嫌鬼厭的容貌,是無法為民請願了,這件事,還是不提也罷,不提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