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自然清楚楊懷仁這是在火燒澆油了,立即駁斥道,“楊懷仁,你不要故意誤解老夫說話的意思,把兩位太后娘娘的矛頭引到老夫這裡來!”
楊懷仁反應也快,又道,“好好好,您老說什麼就是什麼,我們其他人說了都不算,這總行了吧?
那你說你要把兩位太后娘娘的矛頭引向哪裡?難不成是引向一個還不到八歲的孩子?你一個老頭欺負一個小孩子,你還真是不知羞恥啊!”
章惇怒極,可在這麼多人面前,也不好直接發作,便沒有理會楊懷仁,而是轉向了趙煦道,“老臣一心為了陛下為了大宋,請陛下明鑑。”
趙煦有氣無力地說道,“兩位愛卿都是忠君愛國之輩,大家也不必如此,朕都明白的。”
趙煦這個皇帝的當的,一直以來也沒有能力結束朝堂上的黨爭,於是便習慣了利用這種黨爭來控制臣子。
眼下這種情況,他還是那一套搞平衡的不痛不癢的話,不過這種話也確實讓章惇和楊懷仁也不好繼續爭吵下去了。
蔡卞站出來道,“陛下,老臣覺得章相公說的話,還是有一些道理的,事關皇嗣身份的事,那是絕對不可以馬虎的。”
向太后想了想,問道,“那諸位相公,你們覺得孩子的身份,該如何去判斷?”
她這麼一問,下邊的幾位老臣卻又裝出一副抓耳撓腮的思考狀,卻沒有什麼意見了。
他們內心裡是複雜的,倒不是不願意站出來提出意見或者方法,而是在這樣的局面下,他們寧願裝聾作啞而潔身自好,也不願意站出來得罪人。
他們也都懂的事關重大,可也必須考慮事情的後果,會對他們的將來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現在站出來說如何驗證孩子的身份,必然會被懷疑是站在章惇一邊,從剛才章惇和楊懷仁針鋒相對的場面看,那必然是要得罪了楊懷仁了。
如果孩子驗證過後孩子的身份是真的,那麼將來他就是新的筆下,他們今天的所作所為,必然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一個非常壞的印象。
未來孩子登基為帝的那一天,或許就是他們為官生涯結束的那一天。
但反過來呢,如果孩子的身份不能確定,那未來章惇在朝堂上依舊是權勢熏天的存在,他們得罪了章惇,必然也沒有什麼好下場。
所以現在裝聾作啞老老實實做一個吃瓜群眾,才是最好的選擇。
眾臣的表現讓趙煦有點失望,一想到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在朝堂上可以和別人爭論不休,甚至搞到要你死我亡的地步,而到了立儲大事上便又故作清高一言不發,趙煦就感覺心頭上跟壓了一塊千斤巨石一般難受。
見眾人不說話,楊懷仁道,“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這句話雖然粗俗了些,可這也是民間千百年來總結出來的道理。
陛下、兩位太后娘娘,還有諸位相公,大家也看見了,孩子和陛下年少時模樣並無二異,難道這還不夠證明孩子是陛下的親生骨肉嗎?”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