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99章:滴血驗親(上)

滴血驗親,自古有之。血液的傳承性也是古人對遺傳的最基本的認知。

但是從楊懷仁的角度看,他作為一個後世人,所接觸的科學知識告訴他,滴血驗親,是一件非常不靠譜的事情。

古代“滴血認親”的方法,分為兩種。一種叫滴骨法,另一種叫合血法。

關於滴血驗親最早的記載出現在三國時期,是說將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骨頭上,觀察是否滲入。

如能滲入則表示有父母子女兄弟等血統關係,反之則表示沒有父母兄弟等血統關係。

南宋宋慈所著的第一部法醫學著作《洗冤集錄》裡也有相關的記載——

“檢滴骨親法,謂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來認親生男或女何以驗之?

試令某乙就身刺一兩點血,滴骸骨上,是親生,則血沁入骨內,否則不入。

俗雲‘滴骨親’,蓋謂此也。”

合血法的方式在後世很多影視劇裡邊也有很多的表現,不過可能是編劇沒有詳細瞭解滴血驗親的具體方法,所以表現出來都太假了。

合血法裡,首先準備一碗無雜質的清水這件事,就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

因為當一滴血滴入盛了水的碗中時,因為血細胞受到來自水的滲透壓的科學原理,細胞吸水膨脹,細胞膜必然會受壓導致破裂。

所以不論有沒有血緣關係的兩個人,甚至是用動物的血滴入同一個盛水的碗中,他們的血液都會被水稀釋,然後相互融合在一起。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準備一個乾淨的、和紅色的血液顏色有明顯對比顏色的器皿,然後讓檢驗的兩個人把血滴入到一起。

這樣的操作,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兩種血液融合在一起,變成一灘血液,或者兩個人的血液混合的時候發生凝結反應,出現肉眼可見的凝結體。

這也就是所謂的兩種血液交融或者不交融了。

但問題在於,血液出不出現凝結反應,並不能證明兩個滴血的人是否又血緣關係。

原理在於人的血型。人的細胞膜上有一種特殊的物質,大致可以分為A抗原、A抗體、B抗原和B抗體。

大家也許已經明白了,這便是決定了我們血型的物質。

當A抗原遇上了A抗體,或者B抗原遇上了B抗體,便會出現凝結反應。

也就是說,可以這麼認為,滴血驗親的方法,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證明驗血的兩個人血型可能不同,但並不能證明他們是否有血緣關係。

而從遺傳學上來講,孩子的血型受到父母的血型影響,但具體的表現出來,也並不一定是孩子的血型就必然和父母中任何一方的血型相同。

除了父母雙方同為O型血生出來的孩子必然是O型血之外,其他的情況就比較複雜了。

比如同為A型血的父母生出來的孩子可能是A型血和O型血兩種情況,而父母雙方一方是A型血,一方是B型血的,生出來的孩子可能是四種血型中的任意一種。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有了很清晰的認識,滴血驗親之法,並不能證明兩個人的血緣關係,甚至是完全不靠譜的。

楊懷仁擔心的就是這個,大壯是趙煦的親生兒子這一點是沒有差的,可是如果進行滴血驗親,那結果就說不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