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不適應,趙煦也沒有辦法改變,只能讓時間漸漸消磨掉,同樣的道理,他和孩子之間的父子感情,除了血緣上的聯絡之外,也需要他透過時間,漸漸一點一點的建立起來。
雖然趙煦覺得孩子在楊懷仁家裡長大,也不會吃到什麼苦或者受到什麼累,但作為一個父親,總是覺得不如在他這個親爹身邊長大那麼幸福似的。
他的內心裡是複雜的,用五味雜陳,也很難來形容那種複雜的滋味。
回想起來,趙煦總是會有不少後悔,後悔年輕的時候不成熟,因為對高太后的私怨,遷怒到了孟皇后身上,才導致了這場悲劇。
一轉瞬的時間裡,趙煦腦海裡萬千張畫面閃過,那些畫面裡,是他另外的一次人生歷程。
他沒有因為憤恨而對不起孟皇后,也沒有後來的劉清菁,大壯順利的在宮中出生,然後快樂的在他身邊長大。
當然也有他們父子之間的很多互動,他教大壯認字,陪著他玩耍,在寢宮的一根柱子上記錄大壯的身高一天天的變化。
因為有了孩子,他也沒了那些糟糕的心思,不會沉迷酒色,便不會把身子搞壞,他可以再活起碼三十年,可以看著孩子長大成人,然後娶妻生子。
可是這些美好的畫面,都是他想象出來的,當畫面全部飄過,空洞的現實讓他感到非常無助。
在知道他還有個孩子之前,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趙煦其實已經看開了,現實的世界留給她的只有痛苦,短暫的快樂之後確實無盡的孤獨和痛苦。
他根本就不對著世界任何的東西感到留戀不捨,什麼權力,什麼皇位,什麼美人和財富,他都看開了,人生如白駒過隙,擁有這些東西並沒有讓他感到人生多麼快樂和充實。
可事到如今,他卻又不想死了,有了孩子,他的世界也忽然變得美好起來,也許是一個父親的責任,讓他覺得起碼他現在還不能死。
他若是就這麼輕易的走了,那孩子怎麼辦?
他的幾個皇弟,真的會接受現實,不去和他的幼子爭奪皇位嗎?
接下去他便不敢想了,人在權力面前會變成什麼樣,他見識的太多了,朝堂上的爭鬥,哪一天不是在他面前赤果果的上演?
可一切都已經遲了,趙煦內心裡積聚的悔恨忽然間爆發出來,不知不覺之間,便哭紅了眼睛。
當著這麼多人,他也不在乎他皇帝的尊嚴了,哭又怎麼了,尋常老百姓可以做的事情,為什麼他不行?
向太后和朱太后看見他又一次哭的稀里嘩啦的,也不知該如何勸導,只以為是父子相認讓他心情過於激動,難以抑制開心的淚水罷了。
幾位老臣也並沒有人敢對皇帝表現出鄙夷之意,甚至還裝模作樣的也擠出了幾滴淚水。
楊懷仁心中暗罵,你們哭個屁啊,哭的應該是我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