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事似乎不應該這麼去想,可孟皇后的意識狀態,也許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後宮裡是個什麼狀況,她太瞭解了,現在廢了一個劉清菁,以後有可能,也一定會有更多的惡毒的女人出現。
不管女人們的爭鬥如何,受傷害的一定是她的兒子,還有兒子將來的後嗣,這種事對於生在皇家的人,似乎是永遠都無法避免的。
孟皇后的心中也一定是非常糾結的,一方面想和兒子生活在一起,可以享受天倫之樂,可一想到還要面對那些後宮的腌臢事情,她就心如刀絞。
可這些事並不是她能阻止的,有時候她也在想,也許回到玉清庵裡,重新回到青燈古佛的生活方式,眼不見心不煩,才是她最好的歸宿。
所以她拒絕了趙煦的好意,卻又沒有出宮,心情一直在左右搖擺,不知道該如何走下去。
大壯其實是最無辜的,血脈決定了他的一生,可他並不很在意他的血脈,甚至有時候也在懊惱,如果他不是皇族血脈,或許現在的他,才是快樂的。
很多有野心的人整天想著如何能當皇帝統御天下,可偏偏最有機會的和現在是太子的兩個人對當皇帝這種事實在提不起任何興致。
也許他們骨子裡都熱愛自由,或者說本性裡就是懶。
當皇帝太累了,一輩子都要累得跟三孫子似的,誰愛當誰當,反正我沒興趣。
這是楊懷仁每次被人誤會他要奪權的時候暗地裡罵出來的話,大壯也聽見過,當初只是覺得父親罵人的時候非常好笑,可現在看來,父親那些話還真是很有道理。
今天上朝的時候,宦官把他安排在朝堂上龍椅下方的一張小椅子上,雖然沒有坐在龍椅上,但也是高高在上了。
除了一開始包括他在內也要站起來對著一張空空的龍椅山呼萬歲讓他有些奇怪之外,其他還都正常。
那些大臣們商議國事,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事,聽上去更像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戶部和兵部甚至因為幾十貫錢爭來爭去。
這讓大壯心生厭煩,不過他也並沒有表現出來,只是面無表情的看著他們爭論。
這樣的爭論其實不算熱烈,後來兩個老臣不知達成了什麼協議,竟各退一步,算是達成了共識。
一位白鬍子相公問他對這件事處理的結果有什麼意見,他便有些糊塗了。
如果要問他意見,為什麼在事情沒定下來的時候不問,偏偏他們已經達成共識了,相公們才開口問他有什麼意見?
既然決定權不再他這裡,他們又何苦多此一問呢?
不過大壯算是很有教養的,並沒有因此而發怒,而是記起了父親曾經教過的事情,他現在還小,很多事情可能弄不懂,所以多聽聽大家、特別是那些老臣的意見是絕對沒錯的。
於是大壯先謙遜地表達了他現在上朝,只是父皇給他一個學習如何理政的方式罷了,他現在還處於學習的時期,希望多跟朝中的重臣學習。
所以現在他應該多聽多想,反而應該少說話,少發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