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頭被章惇和朱太后的話懟的慚愧難當,不得不退了回去,一個勁的搖頭。
他慚愧是因為知道楊懷仁剛才的所作所為,確實在禮法上大有不合,只是他心裡也暗暗覺得楊懷仁忽然暴怒而起動手打人也一定有他的原因。
而且這個原因一定會讓他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挽回局面,所以對朱太后和章惇,他又覺得過一會兒會丟臉,可他又不好直接點明瞭,於是只好搖頭。
見眾人都等著自己的解釋,楊懷仁也不打算藏著掖著裝清高,把剛才他進了內殿之後的詳細過程大致說了一遍。
當大家耐著性子聽完,表情也從一開始對楊懷仁的憤怒漸漸轉變成了對郎史官的憤怒。
楊懷仁特意看了一下章惇的臉色,尤其難看,便知道章惇現在是有氣發不出來了。
道理有時候就是這樣的,單看表面,肯定是楊懷仁不對,但道理同樣具有兩面性,當大家想明白楊懷仁的做法正是體現他對趙煦的忠誠和維護的時候,便說不出楊懷仁的不對了。
楊懷仁一直很坦然,他說道,“微臣自知在這種特殊的時候,又是在一個特殊的地點魯莽的動手打人,還是打了一位起居舍人,微臣自然是有過錯的。
微臣向太子殿下,兩位太后娘娘,還有在場的所有相公們請罪。
但微臣卻還要說下去,當著諸位的面,我楊懷仁說句大不敬的話,陛下生前做過的事情,有些確實是有損他的名聲的。
史官既然是要如實記錄這些事情,微臣也無權干涉。
可我們要評價一個人生前的得失和成就,也不能光看他沒做好的一面,要全域性的去看待他整個一生,是不是同樣為國為民做過很多好事?
郎史官如實記錄,本也沒有錯,但記錄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公平一點,不要在便的死因裡只寫那些不好的事情?
陛下為國為民操勞的時候,同樣是殫精竭慮,難道這些就不是導致他身體變壞的原因嗎?
至於後宮中的事情,最大的錯誤也是在劉青箐那個惡毒的女人,陛下也不過是受到她的矇蔽罷了,難道把所有的錯誤讓陛下一個人承擔,大家覺得這樣對得起陛下,這樣就公平嗎?
微臣剛才就是和郎史官說這些道理,可郎史官卻擺出一副剛正不阿的樣子來,完全聽不進微臣的這些話,偏要把太醫對陛下的診斷,記錄下來作為陛下的死因。
這件事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不用我多嘴說清楚,想必大家都能想得清楚明白。
後人在查閱今天郎史官記錄的起居注的時候,不會考慮其他的諸多原因,只會簡單的把他記錄的死因來當做陛下的生平的寫照。
難道大家就願意後人把陛下當做一個那樣的荒YIN皇帝來看待嗎?這對陛下才是最大的不敬,最大的不公平!”
楊懷仁說完,便不再說話了,只是瞅著章惇的臉上由紅變紫,再有紫變了黑,腮上的肉都直哆嗦,看來是憤恨楊懷仁又一次給他挖了一個大坑。
朱太后忽然間對楊懷仁有些愧疚之意,想到剛才她還不留餘地的喝罵楊懷仁,現在搞明白人家楊懷仁全都是為了她的兒子將來的名聲著想,竟有一種幡然醒悟的感覺。
她是個直性子,也知道自己是個什麼脾性,剛才犯了錯不要緊,她也捨得臉面去認錯,忙對楊懷仁說了幾句軟話,同時也給了自己一個臺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