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48章:我們為什麼打仗

那時候正是七年前大帥奉旨下江南,小人也是剛離開的廂軍進京加入了禁軍。

大帥在江南剿匪,後來隨行的兩衛禁軍也改編成了武德軍,之後還從江南個地方的廂軍裡選拔各類的人才加入武德軍,我那位同鄉兄弟,也有幸成了武德軍的一份子。

當時我聽說這個訊息的時候,也並沒有覺得他加入武德軍就會怎麼樣,武德軍再厲害,不過也是藩軍罷了,和禁軍還是沒得比。

可很快一切都變了,大帥在江南打造了新的戰艦,還帶領武德軍征伐交趾,併為大宋開疆拓土,武德軍也因此一戰成名。

我後來聽老家的人說起,那個同鄉兄弟進了武德軍水軍,也參加了那場戰爭,之後因為軍功,得賞一百六十貫錢,他也升了官,成了軍中的節級。

他把賞錢託人送回家裡,他們家買了十畝上好的水田,還蓋了新房子,又因為他升了官,在我們老家村子裡甚至縣裡儼然成了一個大人物了。

如今相親們談論起來,都說他才是村子裡最有前途的年輕人,而小人我,已經沒人提及了。”

楊懷仁不知道這個老兵心理上經歷了什麼樣的路程,但從他說的那個同鄉的經歷上看,確實是武德軍中的一個水軍將士。

當時征伐交趾的時候將士們的賞賜不少,最少的起碼也有幾十貫錢拿,能拿到一百六十貫錢的,應該是當時功勞不小的將士了。

如此說來,老兵是因為同鄉進了武德軍一下子因為軍功發了財,又在老家村子裡揚了名聲,他這是感到羨慕嫉妒了。

楊懷仁倒也不會因此就瞧不起他,人與人之間,特別是年輕的同齡人,總是會被身邊的相親或者長輩暗地裡比較,這種事也不能說什麼。

就算他們自己不計較,可他們的父母和家人也會計較面子上的得失。

後世的人仍然非常在意“光宗耀祖”這種概念,就更不用說古人了,同樣一起結伴出去從軍的兩個夥伴,一個混的好了,另一個自然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

楊懷仁一開始也是不太贊成他這種心態的,為了要面子而求戰,這好像不是一個好的求戰心態。

但他轉念一想,古代的當兵的,你指望告訴他們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這種東西,他們不一定懂,反倒是一些能夠切身體會到的面子或者感受到的金錢,才是他們最在意的。

別說禁軍了,武德軍裡進行了很多年的思想教化,這一點仍舊沒法完全轉變,告訴將士們打仗流血是為了守衛家人,他們能明白,也能因此提高不少鬥志。

但指望他們能深刻的理解更深層次的意義,這就難了,所以很多時候實際的利益和名聲名譽這些東西,才是他們追求的,起碼比那些教化給他們的大道理要有用的多了。

想到這裡,楊懷仁也便開懷了,老兵有這種想法,並不是一件危險的事。

只要以後能加以引導,讓他們明白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很多隻得他們追求的東西,那麼讓他們明白當兵的意義,也就是自然而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