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仁和大壯說的那些話,他也不指望大壯立即就能明白,但他相信大壯這孩子足夠聰明,將來會明白他的良苦用心的。
皇帝下葬之後,祭祀七日,之後楊懷仁便率領龍武衛護送大壯回京。
來的時候花了三天時間,回去的時候只用了一天,大壯回宮的時候,已經來到了二月中旬。
當日送葬的朝堂官員確實有不少人回城後就大病了一場,不過這並不影響他們準備新帝的登基大典之事。
回京後的第三天,正式舉行了大壯的登基大典,楊懷仁作為武將之首全程參與,當他看著年幼的大壯身穿龍袍坐上皇位的那一刻,他竟回憶起當初趙煦重掌皇權時的意氣風發。
楊懷仁甩了甩腦袋讓自己清醒下來,他內心裡覺得大壯和趙煦還是不同的,起碼大壯是在民間長大的,對百姓的生活狀態,大壯也更加了解。
所以大壯絕不會成為有一個趙煦,而且楊懷仁覺得有他在,大壯也會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帝。
更不用說大壯身後還有向太后和孟皇后兩位精明能幹的女人了,有她們在,楊懷仁就不會擔心太多。
以孟皇后的智慧,在大宋面臨滅亡的時候都能站出來挽救大廈於將傾,何況現在局面還這麼好呢?
登基大典的儀式依舊繁瑣,不過喜慶的氣氛開始展露出來,似乎一掃之前兩個來月盤旋在人們頭上的陰霾。
典禮進行了一個上午,其實主要是祭天祭地祭祖宗的過程太複雜了,楊懷仁雖然知道這都是必不可少的程式,但還是腹誹這些禮儀太過折騰人。
典禮結束時已經到了中午,新皇帝第一次大朝會也隨即舉行。
雖然是大朝會,參與的人很多,幾乎所有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員和將門勳戚皇親國戚的都來齊了,但這次朝會並不會議事。
朝會上禮部尚書親自代皇帝宣佈他登基後的第一道聖旨,是一道慰民書,意思是昭告天下新皇登基了,新皇是個愛民如子之人,希望天下萬民擁護新皇云云。
接下來便是宣佈改年號為天佑元年,並大赦天下,除了謀反或者殺人放火等大罪之人,全部獲赦,流放之人和徒牢獄滿三年者可悉數回鄉或釋放。
這都是新皇帝登基後向天下百姓示好的舉動,也是表達自己是一位仁君的正常做法,每一個皇帝新登大寶都會做的。
之後便是對一些人事方面的變動,如向太后和朱太后現在改封太皇太后,孟皇后改封孟太后,以及其他一些宮中人事的變動,並無什麼特別之處。
趙煦曾經的嬪妃也不會留在宮中,因為她們都沒有子嗣,所以除了有些人自請去皇陵守陵之外,其餘從未別趙煦寵幸過的妃嬪,會讓他們回鄉。
不過照規矩,當地官府會負責她們的生老死葬,但她們卻是絕對不能另嫁的。
聽起來這已經很照顧這些女人了,但實際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規矩剝奪了這些女人正常生活的權力,在精神上是對她們的一種絕對的禁錮。
楊懷仁心裡可憐這些女人,但他也管不了這麼多,每一個時代的規矩不一樣,他也不會裝什麼衛道士去改變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