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仁在向太后面前說劉清菁的罪行,話就不用那麼硬了,意思到位就好。
向太后對此也僅僅是點點頭,沒有表現出對劉清菁的禍亂宮闈的那種憤恨之意,也並沒有覺得她可憐。
楊懷仁從向太后這種不鹹不淡的態度裡讀出來,是向太后對此不以為意。
這也不難理解,向太后並不是趙煦的生母,如果她去提醒趙煦劉清菁在後宮做的壞事,明顯不會起到什麼作用,反而會讓趙煦覺得她多管閒事,甚至心生反感。
所以向太后在趙煦每次來拜見的時候,從來不說後宮之事,也從不提劉清菁,就是好話壞話都不說,保持低調,完全置身事外。
到後來事情已經無可扭轉,向太后出身高貴,風度優雅,也更沒有必要在劉清菁落難之後當著人面前狠踩她一腳的必要了。
這在楊懷仁看來,這就是向太后能在後宮中屹立不倒的絕妙之處了。
她一直就是一副老好人的樣子,對任何事情都不摻和不參與,事後也不評論,活在別人眼裡的樣子就是一副恬靜淡泊的樣子,很難讓人把她當做敵人或者是一種威脅。
但同樣的,楊懷仁也覺得向太后這樣也並不是沒有主見,而是太有主見,只是把自己隱藏的很深,不到時候不會站出來說話而已。
像前段時間朝中文武百官還在爭論議儲之事的時候,幾派中的幾位大人物,也是進攻覲見過向太后的。
他們這麼做也是希望拉攏更多的人來支援自己擁護的某位可能的皇儲,畢竟向太后是禮法上正經的正宮皇太后,她的話,總是有很大的影響力的。
可向太后一一打發了他們,面對他們各種引誘和請求,就是不表態。
但楊懷仁是知道的,向太后心裡一向是很喜歡趙佶的,這就是之前提過的一件事了。
當時太皇太后高氏還在位,前朝和後宮同時大權獨攬,向太后這個做兒媳婦的,雖然也有太后的身份,但她從來不再高太后面前冒頭。
高太后做什麼決定,她都唯命是從,那些年裡朝堂還是後宮也是發生了許多震驚朝堂的大事,但向太后從來沒有說過哪怕一句話。
那時候大家都覺得向太后性情淡泊,或者所她就是個沒有見識的女人,只希望能安度晚年,所以其他事一概不管。
那些年裡的慈安宮是非常冷清的,也從來沒有什麼有權有勢的人經常去看望向太后,連後宮裡的妃嬪,除了照例問安之外,也幾乎沒有人和向太后有什麼往來。
唯獨一個人例外,那就是趙佶。
趙煦繼位之後,他的幾個皇弟,不管是成年還是未成年的,都賜封了王爵或者公爵,遷出皇宮出去自立門戶。
趙煦繼位是年幼,獨自在宮中還是很孤獨的,他的同母弟弟還是呱呱小兒,也不懂得兄長的孤獨。
而只有三四歲的趙佶,那時候就懂的沒事進宮來陪趙煦這個兄長玩耍解悶了。
而且趙佶每次進宮,除了和趙煦相處之外,也總不忘去拜見高太后和向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