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3章:主戰與主和

就在通遠軍和夏軍英勇作戰的時候,遠在東京城的楊府卻發生了一件讓楊懷仁如何都預想不到的事情。

童貫作為環州最高軍事長官送到樞密院的信件,楊懷仁以內衛副總管的身份送進宮裡交給高太后的信件,他以朋友的身份分別給趙頵和趙煦的信件,以及一封報平安的家信,幾乎同時送到了京城。

而在這之前少早幾個時辰,永興軍路和秦鳳路報告野利圖裡領靜塞軍司兩萬夏軍進攻環州,另有其他各路夏軍也兵陳這兩路邊地州縣邊境外的加急軍報,也送到了樞密院。

這兩份邊報,雖然說的是同一件事,可態度卻截然不同。

遊師雄所在的秦鳳路的邊報,要求朝廷下旨和夏軍開戰,而永興軍路的邊報,則要求朝廷下旨緝拿楊懷仁,並要求跟西夏講和。

當日的朝會氣氛緊張了起來,朝堂上的官員們,一派支援開戰,一派支援講和,還有一派不說話看熱鬧。

支援開戰的多是一些品秩雖高,卻沒有多少實權的武官,少數的文官也都是曾經在邊地做過地方官的人,而支援講和的,大都是些位高權重的大佬們。

而最後那一派不說話看熱鬧的,要麼是些有勢無權的皇親國戚和勳貴們,要麼是大多數職位不高,在朝堂上說不上話的,籍籍無名的中下層官員,還有兩位陷入沉思拿不定主意的宰相。

開戰派和講和派各有各的理,朝堂上又是一番論戰,但誰也說服不了對方,這可愁壞了趙煦和高太后。

按照趙煦的性子,他是相信楊懷仁的,說他去了環州惹出些小麻煩來,那他相信,可說他因為一時意氣就刺殺了西夏權相梁乙逋的兒子,他如何也不肯相信。

所以他認為這裡邊肯定有什麼陰謀,而這個陰謀是否和高太后有關係,他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他內心裡還是主張和西夏開戰的,大宋開國以來,歷代皇帝都幻想著自己能當一代聖君,在經濟、文化和科技上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超過過往的歷朝歷代。

可惜文治上的成就並不能掩蓋武功上的無能,在開疆拓土這一鑑定一位皇帝是否是一代聖君的標準上,宋代的皇帝可就毫無建樹了,可以說土地讓出去不少,開疆嗎,半寸沒有。

太祖太宗皇帝之後,宋代的皇帝可以說都是斯文人,文學藝術以及琴棋書畫上造詣倒蠻高的,打仗的話,別逗了。

趙煦也是有這樣的夢想的,儘管他還很年輕。哪一天他要是能把他祖母這座壓在他頭上的大山給移除了,他也是想幹一番大事業的。

京畿之地駐紮著號稱八十萬禁軍,趙煦倒沒糊塗到相信禁軍真的有那麼多,可二十多將近三十萬的禁軍,他約莫著還是應該有的。

他老爹在位的時候,元豐西征就沒有成功,他琢磨著他這一代,是不是可以完成他老爹的遺願,好好和出爾反爾的西夏大幹一場。

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是他比較在乎的,就是這一年來,他得到的些不太明確的訊息,他的祖母暗中讓樞密院調整了不少禁軍中的武將的職事。

這是不是安插自己的親信呢?趙煦不敢確定,也不敢說出來,更不敢去細想。

如果宋夏開戰,把高太后安排到禁軍之中的這些官員,都派到西北邊地去打仗,或許京城會安全了不少。

所以他比較支援開戰一派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