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3章:主戰與主和

高太后其實和趙煦想的差不多,只不過出發點不同。

她如果想學武則天稱帝,如今她自身最大的缺點,是威望上,在文人中間還好說,可是在武人心裡,似乎就不太夠分量。

給某些武人高官厚祿,調到禁軍中來,似乎還不足以完全得到這些武人的忠心。

武人想的什麼,她不是不知道,就是在外戰上,能獲得一次能拿得出手的勝利,能振奮人心,提升軍隊士氣。

所以高太后也想由她主導一場戰爭,能取得勝利的戰爭,至於付出多少代價,要死多少人,不是她要算計的事情。

可是朝堂上幾百官員吵個沒完沒了,趙煦和高太后雖然各懷心事,可也不能綱常獨斷,總要得到文武百官之中大多數人的支援才行。

主戰牌和主和派爭來爭去勢均力敵,那些原本看上去默默無聞又好似事不關己看熱鬧的中間派官員,似乎就成了兩派拉攏的物件。

主和派之中的官員位高權重,在拉攏牆頭草的過程中,似乎逐漸佔了上風,而主戰派則慢慢陷入了弱勢。

趙頵的內心是害怕戰爭的,只是他願意相信楊懷仁是無辜的,他覺得西夏人陳兵邊地,是早有預謀的,而拿梁乙檀的死說事,只不過是一個由頭而已。

讓楊懷仁當替罪羊,他是極其不願意看到的,他就這麼一個能說話不用動心思的朋友,他不願意看著他就這麼揹負冤屈,被綁了交給西夏人。

所以他極力支援主戰派。

兩位宰相範純仁和呂大防,他們這樣的大儒,從心裡是不願意看到戰爭的,因為戰爭就以為著靡費大量金錢,要死人的。

他們也覺得,以楊懷仁的性子而言,要說跟梁乙檀這樣的人不和,那簡直是肯定的,可要說楊懷仁下狠手殺人,那也無法說服他們。

所以他們二人一言不發,考慮的是另一個問題,這裡邊是不是有別的陰謀?

從以前的經驗來看,只要是宋夏之間有了什麼矛盾,契丹人總是非常積極地跳出來當和事佬,然後從兩邊撈好處。

可這一次奇怪的是,契丹人跟沒事人一樣,彷彿對夏軍開進了環州一事漠不關心,這太反常了。

兩位宰相開始回想大遼最近的動態,回想遼使的更換,以及遼使之子前段時間跟楊懷仁之間的矛盾,想從這些看上去不相干的事情之中,找到相互之間的聯絡,最終找到答案。

從早上爭吵到晚上,文武百官說得喉嚨都啞了,一個個的聲音都從打鳴的公雞變成了“嘎嘎”亂叫的公鴨。

最後還是高太后滿面倦容的站出來發了話,“明日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