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西林工大。
對於華夏今年進步最大的學校來說,瑞典皇家科學院的確是送上了一份大禮。
正如喬澤說的那樣。
這個獎項只要頒發給他了,是否去領獎並不重要。
在歷史上,只會記錄今年的諾獎人選是誰,然後再備註一句,未領獎。
這一次,喬澤創造了兩個歷史。
歷史上最年輕的諾獎獲得者記錄,二十歲拿到諾獎,這個記錄未來大機率是不可能被破了。起碼就目前來說,這個年紀能拿到諾獎已經是人類智商的極限。
上一位最年輕的諾獎獲得者還要追溯到1915年英國物理學家勞倫斯·布拉格,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當年小布拉格是跟他父親一起獲得的諾貝爾獎。
一百多年過去了,他依然是唯一一名在20多歲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直到最近被喬澤打破這個記錄。
第二個歷史,則是同年拿到兩個跨領域且都是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
這個難度想想便知道有多大。
不止是要跨界,還要在兩個學術領域都獲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套用許昌樹教育喬班那些孩子們的話說就是,喬澤用他的實際行動,重新定義了什麼才叫天才。
如果以他所定義的標準,這個時代還真就只有他這一位天才。
其他人只能黯然失色,淪為背景板。
即便從此他什麼都不做,就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也能一輩子衣食無憂。
如果考慮到他才20歲,理論上還有三十年的黃金科研時間,智力上才會開始漸漸走下坡路,這價值就更不好估量了。
對於西林工大的校長陳遠志來說,收穫還不止於此。
他已經從徐大江那裡得知,愛德華·威騰這個月就會來西林工大,而且是常駐。
這位同樣也創造了一個歷史,世界上首個同時拿到諾獎跟菲爾茲獎的數學物理學家。未來將成為西林數研所的常駐特聘研究員,如果操作得當,對於西林工大的理學院發展跟建設同樣能有極大貢獻。
一位大佬撐起一個專業,可並不是什麼傳說。
當人的資歷跟能力達到一定程度,他人在哪裡,資源就會跟著跑到哪裡。
於是,不過半天的功夫,國慶假期中的校園各條主幹路跟各大學院教學樓大樓大門前又多了許多紅色橫幅,慶祝國慶的橫幅還沒來得及拿下來,“恭喜我校喬澤教授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跟化學獎”慶祝橫幅已經到處都是。
校長辦公室裡,陳遠志也鮮有的對徐大江有了好臉色。
“老徐啊,我可能要動一動了。”
“哦?已經來談過話了?是要升了吧?”
“嗯,談過了。沒什麼意外的話,年前可能就要調到京城部委裡工作了。”陳遠志保守的說道。
雖然用了可能,但徐大江很清楚,陳遠志能這麼說出來,基本上代表著流程已經走完了,就等著履新的通知下來了。
“恭喜你啊,陳校長。”徐大江笑咪咪的說道,他倒是不太羨慕。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追求。
像陳遠志這樣,希望能有更高的平臺實現自我價值,他覺得也挺好。但徐大江只想留在西林這一畝三分地上,未來大家提到西林學派,都能想到有他這麼個人就行了。
“恭不恭喜的另說,只是你剛才說的那些建設新專業的事情,我可能幫不了太多忙。但還是那句話,喬教授的意見我這邊肯定是無條件支援的。這樣,你先把計劃書做好,我先簽個字,等到新校長來了,正式開始實施。”
陳遠志沉吟了片刻後,說道。
最保險的方式。
陳遠志也很清楚,他這回上去之後,主要負責的事務肯定逃不脫經常跟西林數研所這邊打交道。
西林數研所跟西林工大的關係又不大,喬澤的性子哪怕最近好了許多,也不會跟不熟悉的人有太多溝通。所以離開前還是要把能做的都做了。
“新校長是誰啊?”徐大江忍不住問了句。
喬澤可能不需要關注這些,但他作為一個二級學院的院長,還真是挺好奇的。
畢竟未來就是他的直管領導。
“放心吧,新校長是你們數學圈的熟人,也是一位院士。等到時候你就知道了。”陳院長隨口一句話便打發了徐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