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2 鎮上的學堂

以後參加科考,同一個考場,同一份試卷,沒有村裡孩子、縣裡孩子的區別。

雖然不是天下學子都同科考試,至少在一地一府是要競爭的。

自己再是努力,缺了名師指點,當一個井底之蛙、沾沾自喜,也是浪費時間和精力。

江景文也知道自己的情況,明明大伯說的每一句自己都記住了,可小妹有時候問一句,自己依然搭不上來。

小妹說,這就是不懂。

來家裡的傅姐夫直接說他還差得遠,再過四五年再說。

至於考過童生試的尹陶就說得很委婉。

意思也差不多,只讓他專心學習,有機會就去試考一次。

最好在考前找那種專門指點應考的夫子再學習一段時間。

尤其是眼前這個只是生意人的店鋪老闆問的問題,也都是刁鑽無比,讓江景文額角沁汗。

他抿緊嘴唇,站起身對李豐行了一禮:“還希望李先生能指點一二!”

江景文心裡雖然沮喪,現在需要尋好的夫子,能得李豐指點迷津,自己也少走彎路。

李豐擺手笑道:“哎!不過是閒著無事隨口說說。每個夫子各有習慣,我說了,最後結果還得你們自行考量才行,而且夫子還得當面考過才收。”

江團跟江景文都點頭說懂得。

於是,他把鎮上的學館情況詳細介紹了一遍。

萬寧鎮上常駐人口三千人,進加上週圍村子也有萬人,是個大鎮。

大一點的學館有三個,其中最大的學堂是何員外辦的清風館,在裡面求學孩子四五十個,夫子三個童生一個秀才。

另外兩個學堂稍微小一點,分別都是秀才在執教。

最小的就是私塾,學子三五不等,夫子也是良莠不齊。

這些學堂清一色都是秀才童生。

在老宅時,江團問過江南山為什麼萬寧鎮沒有舉人,是這些年沒有人考上還是留不住。

江南山只是一嘆:“萬寧鎮人傑地靈,怎麼會沒人考取功名,是舉人們都不願意留下。”

至於為什麼,江南山卻是不說。

所以才讓鎮上學館都是秀才把持。

李豐慢慢飲一口微苦帶甜的金銀花露:“若是你們要想提高學習,最好進私塾,只是費用高……一年中光是束脩就是十兩銀子,另外各種筆墨紙硯自理,不過你家也是承擔得起的。”

有這處大院子,又有跟自己做的蚊香生意,李豐絲毫沒有懷疑江家在銀錢上的問題。

他所不知道的是,若是擱在以前,光是聽到這十兩銀子的束脩,恐怕江家連想都不敢想。

現在不一樣了,別說十兩銀子,就是二十兩江團也掏得起,只要這個夫子所教值這個價。

江團蹙眉:“夫子是秀才不?”

根據大伯講,萬寧鎮上的秀才可不多,一隻手就能數得過來。

江南山在秦家村教書,每個孩子一年的束脩也不過收幾百文,這個夫子要十兩,至少也得是秀才。

聽到江團幼稚的話,李豐哈哈大笑起來:“非也非也,這個夫子不是秀才,沒有功名在身,但他參加過科考,他曾經教出的學生裡,考上秀才的人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