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是這樣一個可怕的東西嗎?”
“比你以為的還要可怕。比如,你認為它可怕,是因為你從前沒有意識到。但沒有意識到它可怕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它不常見,而是因為它於你而言太過平常。你是本王的女兒,權力這東西,從你一出生就有了。你習慣了它,自然看不到它。但是,當你面對比你更高,更強的權力之時,你就能看到它了。皇上的權力,於我而言,於王妃而言,於天下人而言,都是如此明顯而可怕。你母妃畏懼她,不過人之常情,正如她一回來就準備懲罰你,也是她在向你使用權力。她是你的嫡母,她擁有這權力,所以她認為此事稀疏平常。你的反抗,並不是讓她意識到你沒有犯錯卻被懲罰的委屈,而是讓她感覺到權力遭到冒犯。”
顧明宸眨巴著眼睛,不明白自己明明在和父王說自己無辜被懲罰的事情,他卻突然說起了這些不明白的東西。
所以她問:“所以母妃懲罰我是有原因的,那我不接受懲罰是錯了嗎?”但她不喜歡這樣,不喜歡這樣只是因為自己是小輩,就被理所當然要接受別人在自己身上彰顯權力的感覺。
“你沒有錯,因為你不需要接受她彰顯的所謂權利,更不必遵循她所習慣的邏輯。甚至連去理解都沒有必要,因為她畢竟不是你生母,和你沒有任何血緣關系。”
顧明宸詫異地睜大了眼睛。
在顧明宸天然的世界觀中,自己是柳氏所生,但王妃也的確是自己的母親。
因為王府內宅尚算太平,即便有幾個小打小鬧喜歡拈酸吃醋掙表現的,也鮮少有人敢鬧到王妃甚至肅王面前。
再加上不論是顧明心還是顧明暉,尤其是更後面的顧明宸等人,顧珩都時常親自帶在身邊。
他就一個人,給這麼多孩子當父親,當然不可能一個一個帶而是一帶就是一群。所以王府的孩子,沒人敢糾結嫡庶,大家從小待在一起,感情都很不錯。
這就導致,不論是顧明宸還是顧明珊,甚至大一點兒的顧明意顧明曦,都沒有太多的身份觀念。
與他們而言,王妃是嫡母就是嫡母,生母是阿孃就是阿孃。硬要說嫡母和生母有什麼區別,那也是有的。但區別在哪裡?那不就和姑母伯孃之類的一樣嗎?甚至因為生活在一起,還更親近些。他們以為,人天生就有很多個母親,那是正常的。
你說嫡母沒生你?
可父王也沒生他們呀!
和生母比起來,嫡母還更明理大氣些,大家即便跟生母更親近,但對嫡母也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敬愛。
在肅王府,沒有人敢對她們說,嫡母畢竟和你沒有血緣關系,更不會有人敢說,你不必真的將嫡母當成自己的母親付出感情。
所以顧珩的這句話,這對顧明宸來說是很震撼的,因為它好像推翻了自己一直以來的認知。
她呆呆地看著自己的父親,好半天說不出話來。
顧珩揉揉她的頭頂,好半晌才道:“原本我想著,你還小,應當長大了之後再去了解一些事情。又或者在你長大的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地去理解。但長大之後再瞭解太遲,自然而然地去領會,往往代表吃了虧。”他哪裡又捨得讓他吃苦頭?
於是他用一個成年人,男性的立場,來向自己的女兒,教導關於成年人的人情世故:“王妃是謝家女,她從一出生就被教導成為一個賢良淑德的妻子。
像謝家那樣的名門世家中的女兒,尤其是嫡女,是很珍貴的。這樣珍貴的一個女兒好不容易養大,自然也不能浪費了。所以她們即便被養得對丈夫順從恭敬,也必不能忘記孃家的利益。這是她們被孃家抬舉高嫁的回報。所以王妃即便嫁給我,成了我的妻子,顧家兒媳,但她代表王府的身份只有一半,另一半,代表著謝家。”
謝家家族繁盛子女眾多,王妃謝氏算是她們姐妹中嫁的最好的。
你嫁得好地位高,那自然而然地就成了謝家女子的代表。所有人都會透過看你,來看謝家其他子女,尤其是那些未嫁的女孩兒。這是謝華年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也是貫徹始終的生存哲理。
從某種方面來說,不能說它不對,但現實中大部分家族聯姻,並不會太看重女方,尤其是那個出嫁的女兒本身的才華與德行。
畢竟是為聯姻,只要雙方認可了對方的權勢地位,或者話事人的身份和才能,這件事就能定下了。
至於德行?
這時代的女子,尤其是大家族的女子,有德行不好的麼?即使有,也只少數。可就算算是那些位數不多的壞德行,和男人們幹的事情比起來,也不過是玩笑一般的毛毛雨。
但為什麼人們還是會盯著女子的德行不放?
因為他們得給家裡的女人們找事情幹呀。
那些被圈養在家的主母,那些等待上位的兒媳,她們一生當中,少有的,有可能摸到的權力,就是在挑選兒媳,或者跳調教媳婦這件事上了。
所以在絕大部分不重要的婚姻上,男人們並不關心更不插手,把它下放還主母們安心。而真正重要的聯姻,身為一家之主的男人敲定之後,不論人選是誰,都反駁不了。
人們當然會相信一句話,認為一個好母親能夠旺家至少三代。
那是不管家事的男人們拿來糊弄人的說法,他們懶得管,自然要把女眷的功勞吹高點。
但真正關心家事的男人們都會將真正重要的,比如長子,尤其是嫡長子,長孫嫡長孫帶在身邊親自教導。再不濟,也會挑選厲害的名師悉心培養,哪裡會真的把繼承人的教育交到女人們手裡?
首先當然是不相信她們的能力,也實在是大部分家族不太注重對女兒培養。
比如謝華年,她是謝家嫡女,身份比起這世上絕大部分女子已經十分高貴了,但她的家族,也依然沒能給她什麼太像樣的教育。
當然,並不是說謝家不在她身上投入,相反,作為嫡女,謝家對她的看重還是很明顯的。不僅從小就延請名師教,還請了宮裡退休的嬤嬤在身邊教導。
所以謝華年不論是詩詞針線還是琴棋書畫,都很有幾分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