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98.客觀思辨

顧異同調整了思緒,有了辦法。

“簡淵啊,我這最近也有一個問題,你幫我想一想。”

簡淵點點頭:“顧先生請說。”

“現在國內優秀人才流失很嚴重啊,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留學之後都留在外國了。”顧異同看向簡淵,問道:“你覺得怎麼樣才能有效解決人才外流問題?”

這個問題,表面上是問人才流失,實際上是想看看簡淵的立場問題。他的回答,肯定會基於一個立場進行延伸,由此可以看出簡淵心裡到底是偏向於什麼。

如果簡淵完全偏向於個人利益,並且對現有機制滿腹牢騷的話,這樣的人就不可信了。所以簡淵這個回答,很重要。

簡淵想了想,說道:“我覺得非常簡單,那就是改變現在國內的宣傳方式。”

顧異同問道:“詳細說說。”

“簡單來說,就是多進行功利性宣傳,少進行英雄式宣傳。”簡淵舉例子:“從小到大,我看到書上、電視上有太多類似內容,一個科研工作者安貧樂道、無私奉獻、默默付出、不求回報、吃糠咽菜、受盡委屈、積勞成疾、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最開始覺得很感動。”

“可是當我學習了心理學之後,卻覺得一味的宣傳這種‘感人事蹟’雖然是揚正氣樹新風,但實質性的問題就是會勸退,讓更多想進行科學鑽研的人心生顧慮。國內留不住人才,這些搞宣傳的也有一些責任。”

顧異同問道:“可是最開始,我們的科學家確實是如此啊,那時候也沒有人說什麼。”

簡淵搖搖頭:“國情早已經不同!建國的時候,一窮二白,吃苦耐勞當然沒有什麼,甚至心甘情願。我們的國家,在危難時刻永遠不缺英雄。可問題是,當國富民強的時候,當商人官員都可以山珍海味的時候,還讓科學家吃糠咽菜,這不是侮辱人的智商嗎?說句難聽的,如果有一天戰爭起來了,保證有很多普通人都敢為了祖國而戰,那些國外的學子也會回國的。可是在沒有戰爭的時候,這些敢為了祖國而戰的英雄,就要想想吃飯的問題了,畢竟都有一家子人呢。”

“當然我也承認,肯定會有一些有風骨的科學家,他們是真的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他們理應被銘記,被宣傳。但還有一個問題,這樣有風骨的科學家終究是少數。可是科學研究是舉國之力,是成百上千的科學家共同努力的方向,你不能要求每個人都這麼多的大公無私。馬克思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科學更是如此。”

簡淵越說思路越清晰:“所以說,作為一個正常人和普通人,看到國富民強的同時,科學家還這麼艱苦,反正我是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去搞科研的。你不能要求所有人的覺悟都那麼高,我們都是研究心理學的,應該明白那是不可能的。普羅大眾的心中,好好活著是第一位。”

“所以真正想解決人才外流,首先就要從社會宣傳形象上進行引導。除了那些安貧樂道的科學家,也宣傳一些能引人嚮往的科學家。比如......比如用顧先生舉例子。”

顧異同詫異:“我?”

簡淵說道:“顧異同,國內傑出科學家,兼某某公司高階顧問或者ceo,認真研發多年,終於發明了某某技術,並且申請專利,不但改變了世界,還讓他本人登上了某某富豪榜的榜單。並且獲得了某個獎,他本人在當天,在位於某地的私人別墅內進行了答謝會。他向年輕人呼籲,科學改變世界,年輕人才是科學界的源動力。有夢想,誰都可以。”

說完,簡淵一攤手:“多麼激動人心?多麼振奮大眾?只有讓年輕人崇拜,讓家長們敬仰,讓社會資源圍繞的行業,才會激發人們前赴後繼的熱情和動力。當社會追蹤的目標從大公司創始人,變成了科學家,那麼就會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科研當中。這就是為什麼每年考研的人那麼多,但科研的人卻那麼少。”

顧異同笑道:“有意思,可是你還是沒有完全解決人才流失啊,有的人並不看重這些。”

簡淵哈哈大笑,說道:“顧先生,您比我大這麼多,怎麼比我還天真呢?如果每年都有源源不斷的人才投入科研,那科研人才早就爆棚了,流失的那些也一定是被淘汰的。而且相比較每年的新生力量,流失的那些就是微不足道。這樣的話,還會有人才流失嗎?”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就是這個意思了。”

“特殊時刻,科學家的無私情懷,真是感天動地。可科學家也是人啊,人不能只靠著情懷活著,社會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