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347.得失不論

人生中的平淡總是躲過激情。

而在這個平淡歲月裡,可以歷久彌新的,恰恰是那種更加平淡,但是卻深入人心的東西。

“真是一個讓人尊敬的人。”簡淵卻嘆了口氣:“可是已經不在了。”

明明不曾遇見,但是卻感覺真實出現過那樣的鮮活。即使從未真正的見過這個鮮活的人,可是還是從那些過往的蛛絲馬跡中,知道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過著什麼樣的人生,有著怎麼樣的故事。就像是重新遇見了一遍,讓人忍不住的想唏噓。

這樣的一個人,如果真的這麼離開,卻沒有人知道,那才是最可惜的事情。

簡淵嘆了口氣,繼續看著葬禮的現場。

這位老師最後的歲月,是在醫院度過的。其實他已經身患四種癌症,生命對他來說已經是沉重的負擔。可每一次瀕臨死亡,他還是會頑強抗爭,他希望這個園子還能熱鬧一段時間。他總是微笑著,幽默著,也樂意於看到來這個園子的人微笑著、幽默著跟他告別。

最後一個故事,是張老師一個多年的老友講著故事:“有一天我突然造訪,恰好他剛洗完澡,於是我看到了他稀疏的頭髮、胳膊上那因化放療而粗黑的血管,當時頓時淚如雨下。老張卻笑著對我說要變一個魔術。大概一個小時,再出現在我面前的老張,又像往常一樣利落瀟灑。那是化妝掩蓋的結果。他對我說,他天天都在做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事,覺得挺快樂的。身體糟粕,但靈魂體面。請替我保密啊。”

所有人微笑著追憶,在一種感而不傷的氛圍裡,分享著那樣一個智慧的老人給每個人的人生帶來的無窮教益。

雖然對於那時候的他來說,生命已經是沉重的負擔。

死亡並不是遙遙無期,而是每時每刻都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可每一次瀕臨死亡,還是會頑強抗爭。

簡淵甚至猜想,這個倔強的老頭,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抗爭裡,是在想什麼呢?

對曾經學生的誤解?對自己事業的留戀?對那段琴聲的感慨?還是僅僅對於生命的不捨?

抑或者全都沒有,僅僅是喜歡熱鬧,覺得人間比起天堂更加熱鬧。所以希望這個園子還能熱鬧一段時間?

沒有人知道答案了,人們總是知道那個人總是微笑著,幽默著,也樂意於看到來這個園子的人微笑著、幽默著跟他告別。

這不像是葬禮,更像是一場聚會。沒有哀樂和陰沉,悲傷的哭泣隱藏在故事之中。

即使是最後的告別,也是用這樣一種熱鬧而特別的方式。

去掉刻意的感動和過分的煽情。

真實比什麼都重要。

這是簡淵主持的第一場葬禮。葬禮結束後,張老師的老伴死死握著簡淵的手,認真的說道:“你,應該是他最後一個知己。”

簡淵也握緊了手。

但並不是所有的葬禮都充滿感動。

第二場葬禮,在一片哀樂之中,簡淵走上靈堂中間的臺子。

逝者是一位收藏界的名人,很多人經常可以在各大拍賣行裡看到這位老先生的身影。同時他還是一個慈善家,一直是讓人稱道的楷模。

簡淵本以為,這將會是一場圓滿的葬禮,然而......他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