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零一章 分辨玉石

來到標示著自己姓名的桌子前。陳逸打量了一下。除了塑膠筐之外,桌上還有紙和筆。這應該是需要將玉石的等級和種類寫在紙上,而不是直接講出來,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給予了參賽者修改的機會。那麼以此來判斷,玉石上一定有標號了。

等到各個玉雕流派的人都站在了屬於自己的位置上後,工作人員再次檢查了一遍,確保沒有錯誤後,向臺上的主評委點頭示意。

“好了,各位參賽者,你們都已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下面,我宣佈比賽規則,在你們桌子左方有一個塑膠筐,在其**有二十塊玉石。而你們要做的就是分辨玉石的種類,色澤,等級,翡翠的話,必須要分辨出它們的種水,這些要求都在你們面前的紙上有所體現,你們要做的就是把每一塊玉石分辨出來,然後用筆寫在紙上。”

“現在是九點三十分,你們有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來分辨這二十塊玉石,也就是說,你們分辨一塊玉石的時間平均為四分鐘多一點,在比賽完成後,將會由我們對你們的結果進行綜合評定,一塊玉石為五分,總分一百,每錯誤一個特徵,這整個玉石的五分,會全部直接扣除,如果空白一個特徵,將會按照此特徵重要性,進行扣分,所以,你們如果無法分辨出來,那就空在那裡,而不是不懂裝懂,胡亂填寫,一個玉雕師,不會分辨這並不可笑,可笑的是分辨錯誤。”

“在此期間,不得交頭接耳,不得隨意走動,不得用玉石敲擊桌面……否則,會將你們逐出比賽場地,此場比賽分數為零,好了,現在請坐,我宣佈,比賽正式開始,請各位參賽者拆去密封蓋子,開始分辨玉石。”

陳逸笑了笑,緩緩坐了下來,將塑膠筐的蓋子取了下來,放在了桌子下方,然後朝著筐中望去,這二十塊玉石有大有小,有好有壞,種色澤的幾乎都有。

他隨意拿起一塊,這一塊玉石上所標的是三號,拿在手中仔細看了看,便是搖頭一笑,這塊玉石是一塊棒子玉,而且是棒子玉中的中等水平,也就是五百塊一公斤而已。

看了看桌上的白紙,每一張的上方都標註了所需要分辨玉石的專案,而且只屬於翡翠或者和田玉特有的專案,還在後面專門標註。

至於下方填寫處,沒有任何的標號,應該是需要參賽者根據所拿的玉石標號,進行隨機填寫。

看著這塊棒子玉,又望了望紙張上的專案,他笑了笑,拿起筆在紙上寫了起來,三號玉石,種類:棒子玉,色澤:棕色,等級:三級,並且在後面標註了他鑑定等級的一些特點,在軟玉中,自然是以和田玉為代表,而華夏所認為的和田玉只有新維省的和田玉,從廣義上講,棒子玉也屬於和田玉,所以要按照和田玉的等級來。

和田玉的話,共分五個等級,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根據玉石的整體特點,以特級最好,四級最差。

陳逸並不知道只需要寫等級,還是需要分析出這玉石的等級特點,所以索性一塊寫了上去,寫多了,總比寫少了要強得多。

第二塊,是一個翡翠,陳逸看了看,這翡翠倒是一塊有著一定價值的翡翠,不過也並不算太有價值,而且其種水與另一個種水十分的相像,只是這並不能難倒他的眼力,然後寫上了種類翡翠,色澤豔陽綠,種水白底青。

這種簡單就能分辨出來的玉石,他根本無須使用鑑定術。

而這時,旁邊忽然傳來了一聲輕輕的話語,“陳逸,這一塊翡翠可是有著白底青以及花青兩個種水的特徵,你為何如此肯定這是白底青呢。”

陳逸抬起頭望了望,卻是一笑,站在他面前的有好幾個人,他沒有想到呂老竟然也來到了這裡,正和王老站在他身旁,而剛才發出聲音的,正是王老。

“王老,我還未寫完呢。”陳逸笑了笑,在種水的後面,寫上了一段話語,此翡翠白色為底,上有綠色似雲朵飄浮,綠色與白色之間有規則明顯過渡,所以不似花青種綠色毫無規則,故而為白底青種。

看到了腦海中的鑑定資訊,陳逸現在所寫的一些文字,也有了鑑定資訊的一些語氣。

而旁邊的幾位老爺子,看到陳逸所寫的文字後,面上露出了驚訝之色,“陳小友,你決定每一塊玉石都這樣寫嗎,這並不在比賽規定的限範圍內啊。”

能夠分辨出等級和能夠將分辨等級的特點寫下來,這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一個人的水平,或許能夠根據一些特徵,大概的猜測分辨出等級,但是要讓他寫出怎樣分辨的,這就比簡單寫上等級,要難的多,而且他們看到陳逸上一塊棒子玉,也是這樣寫的。

“王老,我習慣了,在嶺州玉器廠學習時,古老他們就常常讓我分辨一塊玉石的特點,假以時日,我便形成了這個習慣。”陳逸笑著說道,分辨玉石的特點,對於他來說,根本不成任何的問題。

眾位老爺子點了點頭,面上有些驚訝,沒想到幾年未曾參加的嶺州玉雕,這次只來了一個人參加,其功底卻是這樣的牢固。

“陳小友,繼續比賽吧,如果覺得時間不夠,直接寫上等級即可。”王老拍了拍陳逸的肩膀,提醒道。

每塊玉石四分鐘的分辨時間,還要書寫,這佔據的時間,已然很多了,他可不想陳逸因為這般仔細,而耽誤了整場比賽的回答。

陳逸笑著點了點頭,而後,呂老也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勉勵了一下,然後便走到其他人的位置上,觀看著他們的答題。

玉石的分辨對於他來說,根本猶如行雲流水一般,他第一次所淘到的便是玉石,由此對玉石極為的上心,而在嶺州玉器廠時,整個玉器廠所有玉石,他幾乎都鑑定了一個遍,腦海中所儲存的知識,非常的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