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沒有一個重複的字,可以極大限度的讓他在一幅書法中,練習更多的字。
這章草的書寫度,要快於小楷,小楷必須要一個字一個字,工整的書寫,而這章草,雖然是上下獨立而基本不連寫,但是其筆畫卻是有了一些隨意。
此時此刻,站在陳逸旁邊的王操之,看著這紙張上的字跡,面上露出了一抹震驚,章草這一個書體,他從小被父親教導學習,如今最為擅長的書法,便是草書和隸書,所以,他對於章草可以說是極為熟悉。
正是這種熟悉之下,看到陳逸的章草,才讓他感到了震驚,因為陳逸的章草,所寫出來的筆意,已然過了他。
對於陳逸這次的書法,他的內心雖有期待,但並不是特別的強烈,可是現在,他終於知道自己又低估了眼前這位與他年紀相仿的年輕人。
他的父親之所以能稱得上是一代書法大師,就是因為楷,行,章,隸幾種書體的功底,都是十分的深厚,每一種書體,都有著自己的創造。
只不過他們這些人,卻無法達到自己父親的地步,他最為擅長的是草隸,至於行楷,也是有些功底,但是遠不如草隸,他其他的兄長也是如此。
而現在,陳逸的小楷,已然極具他父親的真意,而這章草,卻同樣功底深厚,遠過於他,簡直讓人難以相信。
而王獻之,也是站在一旁,如自己父親一般,觀看著陳逸的一些神態動作,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面上所露出的期待,也是越來越濃。
他自小喜愛書法,可以說達到了一種痴迷的程度,以自己的父親為目標,不斷的努力,內心所展現的書法能力,讓他在震驚的同時,同樣有了更大的動力。
終於,陳逸寫完了最後一個字,在左下角的位置,寫上了自己的名字還有書寫的時間,隨後,他收筆而立,站到了一旁,同時向著王羲之等人說道:“先生,兩位公子,我已經寫完,請鑑賞。”
聽到陳逸的話語,王羲之和王獻之二人快步走了過來,與觀賞之前那幅小楷書法一樣,站在了桌前,目不轉睛的觀看著這幅章草。
這幅章草書法的內容是急就章,由西漢元帝時的一名官員史游所作,是兒童啟蒙讀物,傳說是以章草所作,到了現在,這一篇文章,已然成為了許多章草書法家臨摹的內容之一。
在看到這幅急就章的同時,王羲之父子三人心中便產生了一陣陣的驚歎,而王羲之的面上更是帶著一種濃濃的驚喜。
這陳逸所書寫的章草,比他預料中的更加出色,與之前那一幅充滿了自己筆意的小楷不同,這一篇章草之中,有了一些他都為之驚歎的創新。
其中的筆意有著皇象的痕跡,除此之外,還有著另外一些章草名家的書法形跡,可是這些形跡此時卻融合在了一起,在其中充滿了質樸規範之意,在簡率的筆意中,顯現出了隸書的底蘊,可以說一種極為優異的章草書體。
對於章草,他有著很深的研究,歷史上所有名氣的章草書法家的字帖,他都有觀看或收集過,能夠將這幾種章草名家的形跡,融合在一起,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可是陳逸這幅書法卻是做到了。
以他對於書法的瞭解而言,這很有可能是陳逸自己融合的,而絕非學自他人。
他不敢想象,陳逸在如此年紀,便做到了這般艱難的事情,各個書法家的章草雖然同出一源,但是想要融合,也必須對這些書法家的書法有著很大的瞭解,才有可能做到,在他看來,這幅書法的融合雖然不太完美,但卻是十分的和諧。
其中更是帶著幾分陳逸自己的氣息,這可以說是證明陳逸融合章草的最佳之處。
此時此刻,他真的很想大笑一聲,他在金庭,也是教了一些弟子,只不過絕佳的書法苗子,卻是難以得見,哪怕有一些聰明的年輕人,但都是已然過了學習書法的最佳時期。
而陳逸如此一個天才般的學書之人,卻是自己送上了門,怎能不讓他感到興奮呢。
能夠將這些章草名家的書法融合在一起,足可見陳逸對章草的理解有多麼的深,他雖然不知道陳逸如何做到的,但是他只要知道,陳逸已經做到,這已然夠了。
如此深厚的章草基礎,所演化而來的今草,可以想象會有功力會有多麼的高。歡迎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