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1章:巨蟲飼養日記

帶回來的蟲子有大有小,小型的,甚至包括一條泰迪犬一般大的爬蟲,現有的條件消化都綽綽有餘,但是那些大型的就要從長計議了:

重甲蟲,徹甲蟲,斧甲蟲,炮甲蟲這一系列蟲子體型實在太大了,就這將山頭隱藏起來的幾百米直徑的結界根本不夠。

另一方面,它們在常見的三種棲息型別(地棲,樹棲,穴居)中又屬於最麻煩的那類——需要挖掘洞穴的穴居型。

想一下一隻展開才十幾厘米的捕鳥蛛,比如皇帝巴布這種穴居蜘蛛的挖出的洞穴就深達幾十厘米到兩三米不等,高兩三米,展開足有近10米的重甲蟲挖的洞得有多深?

而且,它們在原世界生活的環境也主要在地勢平坦的乾燥地區,而大鵬半島卻是多山的地形,氣候又是溫暖溼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環境也不合適。

閣螳螂,女王蜂,雖然環境沒問題,但一個要吃肉食量太大現在供不起,另一個是群居蟲子地方不夠,也暫時先在體內的蟲庫裡放著。

現在,由於半島上的植被以雨林為主,和電甲蟲生存的叢林環境倒有幾分相近,它們本身又具有釋放雷電的遠端攻擊能力和全速推進時接近飛機的速度,是價效比很高的戰力,所以首當其衝地成了終衡的第一批重點培育目標。

蟲類養殖最大的風險便是“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略微的一點小小的差錯,比如某種細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擴散,食譜搭配不均,出錯導致的發育疾病,又或者環境把握方面出問題導致的自身病,比如養蜘蛛溼度過高導致的軟腳病之類的,都會導致蟲群大批死亡甚至團滅。

這些蟲子是“送”的而不是從商城裡“兌”的,養死光了就徹底絕種了,所以終衡當然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只從蟲庫裡放了三對電甲蟲出來作為最初的一批實驗品。

現在的他,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

——現實世界是有科學定律存在的,而非意識世界那般天馬行空,這些電甲蟲也不是原裝貨而是賦予者利用生命科學技術複製出來的仿製品,肯定不能生搬硬套,何況當初在虛擬的環境中蟲子中都存在適應不了環境暴斃而亡的狀況。

終衡結合所學知識和養蟲經驗,又上網查閱了一大堆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的怪物獵人背景同人,再時不時開一對一操控獲取直接感受,且進且行地摸索出了一套養殖方法。

飼料方面,和獨角仙等犀金龜科的蟲子一樣,吃方面,終衡像以前養這類的蟲子一樣上網買原料自制了一種全新的甲蟲果凍,由瓊脂,紅糖,麥麩,搗碎的新鮮竹幹或甘蔗皮,各類蔬果糊糊,外加鐵粉,銅屑,鋅粉等金屬,為了促進它們的外骨骼發育終衡還特地加了養烏龜蜥蜴等蛇類需要的用於促進鱗片發育的鈣粉,蛋白粉,還有一些肉蛋碎屑等營養物。

一套下來,成本不菲,特別是電甲蟲那巨大的體型放在那,6只一開飯那食量都是以百公斤計的,平均下來每一天光是炸響提供的食物都要近千元。

好在,別的地方成本沒這麼離譜。

犀金龜科的蟲子對環境要求不高,有個陰涼的地方,有根朽木趴著棲息,總體環境保持百分之70至90的溼度,配個乾淨的水源就好,這些對於這裡的條件來說都不叫事:

歸來的那天晚上,重組物質構成這些蟲子的大坑被終衡利用起來了,他擺脫方千里在上面修了個簡陋的大棚遮蔭,安上換氣與控溫裝置,還利用博士留下的3d印表機造了個形狀有些像一棵枯死的樹,大約六七米高的供電甲蟲攀爬棲息的架子在下頭。

水源方面是重點,畢竟電甲蟲有一部分螢科的特性,非清澈水源地不能生存,如果長期引用汙濁的硬水很有可能會由於外骨骼內碳酸鈣堆積過多死於類似骨質增生的癥結,但在這裡也不叫事:

終衡等人所在的山頭當初是要拿來蓋度假村的,打的廣告之一就有“飲純天然潔淨泉水,享原生態健康生活”,在半山腰就有一口清澈的泉眼形成一條訊息流向山下,也是駐紮在這裡的他們的生活用水,無非從濾水器那裡修多條透過來的水渠的功夫罷了。

除了吃住外,終衡為了防止電甲蟲們太久不運動導致能力退化,在操控印記裡特地留下了每天定時出去繞著結界邊緣前繞圈飛幾圈的資訊。

解決了維持生存,接下來才是養殖業的關鍵難題:

繁殖。

難得倒不是傳統養殖中最困難的配種問題,因為這問題和難適應,不開食等問題一樣都是蟲子的“思想有問題”,有終衡那凌駕於它們意志之上的操控印記壓著基本不叫事,難的是交配過後的孵化環節。

電甲蟲據推測應該是完全變態昆蟲,幼生狀態時是一條像蛆一樣的白色蠕蟲,在土裡或朽木中度過,需要像蝴蝶一樣經歷蛹期才能變為帶有甲殼的成蟲,所以卵也一般產在土裡,母蟲下蛋之後就不管了。

那麼,問題來了,孵化的溫度,溼度,周邊土壤的材質有沒有什麼特殊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