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全都是未知數,而且不像幼蟲或者成蟲時期,終衡還能用一對一操控獲取蟲子的感官確認它們的適應狀況。
這個環節很關鍵,單是溫度方面稍稍有一兩度的差錯都可能導致整窩卵變成壞蛋,而且交配後到產卵前更不知道有沒有一個部分蟲子具有的蛋疼環節——冬化。
卵必須經過受精才能成功孵化,而一些蟲子因為所處地域的氣候特殊,交配季節後氣溫會下,它們已經在千萬年的進化征程中適應了這種程序,在人工繁殖的時候也需要特地降低溫度,否則這個受精過程就沒辦法完成,只會產下俗稱“營養卵”的未受精卵。
最典型的就是一種叫巴西黑絲絨的蜘蛛,它們性格溫順交配不難,但就是因為原產地高原的特殊氣候導致需要冬化,人工條件下難以把握導致繁殖上卡死一堆人,國內至今鮮有人繁殖成功。
終衡不知道這電甲蟲的繁殖有沒有這種蛋疼的需要,更不知道有沒有某些更蛋疼的需要,比如定期要把卵電一電啥的,要是有那就真的欲哭無淚了。
完全抓瞎的他只有採取一種遍地撒網的笨辦法了:
預產期這段時間先順其自然,等產卵後把卵篩出來,分組,放入鋪好了特製墊材,溫度溼度可調的特製爬蟲孵化箱。
大部分孵化箱的狀態設定成與電甲蟲最近似的犀金龜科的孵化條件,剩下的一小部分每三個為一組放進其它不同條件的孵化箱內,看到時候結果如何了。
第一次一般都是攢經驗,十有**要失敗的,終衡也不抱太大希望:如果都出不來,那下一次繁殖的時候就要在預產期上做文章了;
而如果只要有一隻出來了,那基本就等於繁殖技術被攻克了,有他的超能力配合以後按這個方法走,像養雞場孵化雞蛋一樣流水線批次生產電甲蟲恐怕跟玩似的,基本等於正式開啟蟲族時代了。
除了電甲蟲,另一種蟲子雖然現在沒辦法放出來但在終衡得計劃裡也加入了這第一批孵化實驗當中:
閣螳螂。
其它的蟲子送的都是對子,只有這種蟲主系統很奇怪地只給了他三隻,讓終衡當初還好一陣納悶:
三隻,先不說數量上能不能形成基因差距足夠拉開使得物種傳承下去的種群,單是這個數字都有問題——繁殖需要的是雙數,難道這是一種有三種性別的生物?!
後來透過一對一操控檢視一番後,終衡才發現了真相——原來,這是一種孤雌生殖的生物。
孤雌生殖和無性生殖,單性生殖是不一樣的。
無形生殖後代由分裂出去的體細胞發育而成,最典型的就是草履蟲等原生動物靠分裂繁殖,或者一些植物,比如馬鈴薯的根莖切下後可以成長為新的個體;
單性生殖則是一些雌雄同體的生物的生殖方式,比如蚯蚓,蛞蝓等,它們每一個個體都既長有雌性特徵器官,也長有雄性特徵器官,要繁衍下一代的時候也要交配,不過如果實在找不著“伴”的話可以自己和自己交配完成這個程序。
而孤雌生殖後代也是由卵細胞發育而成,但是卵細胞可以不經過授精過程,產出的後代既可以是雄蟻那樣基因缺一半的單倍體,也可以是基因完整的多倍體。
閣螳螂的繁殖方式終衡推測可能和地球上一種廣泛流傳於爬寵市場,叫做剛果紅鱷背蠍的蠍子差不多,種群裡基本只有雌性,雄性是極度稀少的變異個體,繁殖大都不經過交配,只要體內有卵,生出來就完成了。
這倒也省了終衡的時間,因為電甲蟲像犀金龜科的甲蟲一樣,交配後要過十幾天到幾十天不等後完成受精過程才能產卵,而這幾隻閣螳螂被製造出來後體內都有卵,終衡一個命令下去就拿到了它們的蛋。
每一枚蛋都比鴕鳥蛋還大,直徑在半米左右,只可惜數量不多,三隻加起來才25顆卵——沒辦法,生物的體型一般與繁殖能力成反比,畢竟這只是一種特殊的蟲子而非真正的靠孵化器無性繁殖,有資源就能無限制造的蟲族。
不過,在進階蟲族模版前,終衡想要成功走上打造真正的蟲族基地的道路也不是不可能,這就需要第三件事給他打下的基礎了:
研究摸索基因融合模組和商城中兌換的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