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善打硬仗、險仗、惡仗,幾乎就是天生的戰神。
在這樣的情況下垓下之戰開始了,面對馬上失敗的項羽,韓信讓士卒高唱楚歌,從這一點來說,很大程度上摧毀了楚軍計程車氣,結果導致了楚軍沒有反抗的餘地。
正是有了韓信,華夏曆史也有了很多典故,全是關於韓信的。
比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說的是劉邦想東出與項羽爭奪天下,必先佔有關中,而陳倉是進入關中的必經之地,兩地之間有險山峻嶺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
韓信派樊噲帶領一萬人去修五百里棧道,並以軍令限一月內修好,這是三年都不能完成的任務,藉此迷惑麻痺了章邯,誰知韓信率領精銳部隊,從無人知曉的小道翻山越嶺偷襲陳倉,順利地挺進到關中。
這個典故告訴了世人韓信的兵法運用的淋漓盡致。
比如十面埋伏。
說的是漢王劉邦追擊向彭城撤退的項羽,並派出使者與韓信、彭越等人聯絡,許諾日後與他們共分天下,並把臨淄、大梁、淮南大片土地封給他們。
果然不久,韓信率三十萬兵馬自齊南下,切斷了項羽向彭城的退路;彭越率數萬兵馬與劉邦會師,擔任主攻;劉賈與英布自壽春率兵北進,切斷項羽南逃之路。
項羽退至垓下,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軍隊被重重包圍了起來。
這也可以看出韓信對於地勢的運用。
再比如功高震主。
楚漢僵持時,蒯通知道天下局勢的變化取決於韓信,勸韓信說:“您功勞太大了,將來漢王難免猜忌你,不如兩不相幫,三分天下。”
韓信想著劉邦的知遇之恩,不忍背叛劉邦,沒想到後來一語成讖,被劉邦猜忌懷疑,最終被殺。
…………
“可惜?還是可悲呢?”
南宋岳家軍營中,岳飛看到韓信的盤點影片,不由嘆了口氣。
“功高蓋主,功高蓋主!”
“這是一件可惜的事情,還是可悲的事情?”
“若是韓信沒死,大漢天下又會是怎麼樣?”
“韓信若是還在的話,漢高祖會不會經歷白登之圍呢?”
“韓信用兵之神,能不能延續到對陣匈奴的戰鬥中去呢?這也是一個問題。”
…………
“韓信此人,軍事上來說,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還定三秦,瓦罐渡河破魏王,背水一戰誅陳餘,徇趙脅燕定齊,以斷河計破楚軍二十萬殺龍且,再垓下合圍破項羽。”
“功無二於天下這幾個字,實在是當得起,從戰爭過程到成果,都像是怪物一樣。”
漢武帝劉邦也不由對韓信豎起了大拇指。
畢竟韓信可是創造了很多成語和典故的男人。
他的人生經歷,也很精彩。
“韓信被處死,是可惜?還是可悲,這誰又說得清楚。”
“至於韓信的命運,與他的性格與自我定位有關,也與華夏曆史的程序有關。”
“脫離一個時代的大環境看一個人的對錯,這是不對的。”
…………
“淮陰侯韓信一輩子,幾乎沒有打過一次敗仗!真正的百戰百勝,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這一點和白起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