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大帝朱元璋小卒出身。
自然明白從一個不被人看好的人走到三軍主帥的位置需要多刻苦。
是多麼的艱辛。
身為武皇帝,他也知道項羽的厲害。
而韓信能幫助劉邦打敗項羽,可見他的能力。
“好像韓信唯一的一次被疑似為受挫的,是垓下之戰吧。”
“那一次,韓信的部隊打頭陣,攻項羽,然後後退。”
“這是縱觀淮陰侯一生戎馬之中唯一的一次“疑似”受挫,而且這也僅僅是受挫而退兵,而不是戰敗。”
“為什麼說是疑似呢?因為韓信的部隊後退後,兩翼的部隊立刻包抄上來把項羽的進擊部隊幹挺了。”
“咱老朱倒是認為,韓信很有可能是佯攻詐敗,引項羽的部隊出來,然後兩翼捅刀子。”
“具體情況究竟如何,咱老朱不知道,但咱更傾向於韓信是詐敗。”
“回顧韓信一生的用兵風格,這種操作很符合韓信一貫的風格。”
“而且,垓下之戰的最終結局,項羽還是最終兵敗身亡了。”
“所以,韓信的用兵之道一點都沒問題。”
朱元璋猜測韓信這是故意的。
為的就是示弱,然後全殲項羽大軍啊。
這般心性,實在太過可怕。
朱元璋看著天空,眯了眯眼,又笑道:
“韓信軍事才能的確出眾,但是,政治方面能力低下,這就真的沒辦法了。”
“中後期,想當齊王而逼劉邦封王,後期猶猶豫豫想反又早已錯失機會,最後落得死於婦人之手。”
“打仗他是神,用兵之道如同兵仙,碾壓同時代所有人。”
“但是玩政治……估計連劉邦的一根手指都都不如啊。”
“呵呵……劉邦殺了韓信後,手底下沒多少能用的人,然後大敗給匈奴,差點被匈奴大軍所殺,不知道他劉邦被困白登城的時候,究竟在想些什麼?”
“他會不會後悔當初把韓信殺了呢?”
“若是韓信沒死,劉邦對陣匈奴,還會不會像當時那樣慘敗呢?”
…………
“秦漢時期,名將輩出啊。”
李世民感慨道:
“先有殺神白起,威震天下,然後有大將蒙恬,打得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又有韓信這種人物。”
“若是始皇帝看到這個影片,會不會去尋找韓信?”
“若是韓信被始皇帝找到,並且加之重用,那種場面,朕都不敢想。”
“如果王翦年輕一些,韓信出生靠前一些,始皇帝手底下就有王翦、蒙恬、韓信三員帝國之才,但那個時候,嬴政豈不是想打哪裡就打哪裡?”
“朕甚是羨慕啊。”
說完,李二眼中透露著羨慕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