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一張已經全部修改了,大家可以回頭看一看。
“空中堡壘”除了對飛行員要求要高些,其他的倒好解決,是可以儘快組建。
二炮集團軍將會派專家入駐鳳凰航空進行配合指導改裝工作。
至於“航天母艦”這玩意兒,不進行多次的風洞模擬和實驗,還真擔心會被搞砸了。
畢竟在高空中,那可都是要人命的啊!
西飛集團的風洞實驗室還是太小、太弱了。
為此,姜餘準備投資20億美元,專門建設一個超大型的現代化、超聲速風洞群實驗室。
貴是貴了點!
一次投資,終身受益啊!
不僅僅是飛機,像火箭、導彈、超跑、高鐵或者磁懸浮等都會用到這種東西。
用一次幾萬、幾十萬,那都是小錢錢,如果用上高超音速,那至少是百萬級、千萬級的收費專案。
以後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發展,風洞的運用會越來越廣泛。
“鯤三代”既然不能作為運輸機,那隻能從第一代和第二代,挑選出最價效比的方案來製造了。
因為有很大可能性進行商業運營,所以對機場跑道,以及燃油比的要求就會嚴格一些。
商用的運輸機必須要求易操作,易保養,比較複雜且昂貴的第三代的技術肯定是太浪費了。
最後,還是選擇了第一代“鯤”作為運輸機的設計製造方案。
第一代的技術脫胎於安—124,是一個比較成熟穩重的方案,製造難度低,價錢也不貴……
……
這一次的航空展,吸引了國內超過200萬人前來觀看,央視和鳳凰衛視全程主播的這一次的展會。
要說反響還是非常強烈的,尤其是國外的華人群體(非華裔)。
七八十年代中有很長一段時間,樺國人的民族自信情緒降低到了谷底。
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是這個年代走出去的,有些是為生活所逼,有些則純粹是崇洋媚外。
這些人中的部分到了國外後,透過勤奮和努力,也確實讓自己的財富和地位提高了一個層次。
當然,樺國當時所處的國際環境也確實不怎麼友好。
除了軍用技術上被封鎖外,很多民用領域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在中低端民用生產領域確實拼不過當時如日中天的小島國。
而某些高知分子,總是不斷的吹噓國外的先進科技技術,高收入的富裕生活。
即使樺國PLA連續打贏了幾次對外戰爭,也依舊不能讓這些骨子裡自卑的軟蛋挺起胸膛、抬起高傲的頭顱……
很多考上大學的精英學子們也是受此影響頗深。
他們第一個目標就是學成後出國留學或打工,清北就是最典型例子。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老師出國的次數多,見多識廣後,影響了一代教學,慢慢形成了一個傳統吧!
而這一次在珠海舉辦的國際航空展,是樺國真正第一次在重工業領域舉辦的國際展銷會。
其目地,不僅僅是向世界展示國產大中型客機,更重要的原因還有提升國內民族的自信心。
在如今這個時代,民族自信心的提高,很大一部分程度是源於科技和工業的發展成就。
而代表世界工業技術水平最高的航空航天,就非常具有代表性。
主辦方的目的就是要振奮國人的自豪感。
讓國人改變以往的價值觀,能夠了解到樺國的航空真實發展狀況,甚至是國家整體的工業實力…
……
泰國,曼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