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72)殿試

遣詞造句,精簡修改,用詞衡量。

因為稷澂全神貫注,他連身邊這些貢士直勾勾地盯著自己這身外袍眼饞,都自然而然的忽略掉。

道仁帝眯了一小覺後,腿有點發麻,便下來溜溜。

他在內侄的身側駐足,湊了過去,偷偷地欣賞文章。

是真心的欣賞!

寒門出貴子……也不算寒門吧,畢竟稷家四郎也算名將,頂多算是後生可畏,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待道仁帝默默地讚歎了一番,才翩然離去。

暴雨停下,烏雲散去,夕陽西下,赤紅色陽照進殿內,殿試的時間到了。

稷澂早就停下了筆,就等著交卷了。

道仁帝見大多數的人手上未停,便稍微的延長了一會兒。

這場雨似乎就是為了凸顯稷棉花的奇裝異服用的。

簡直了……

小黃門在殿門口高喊,道“時辰到,停筆。”

眾人悉數停筆,神色嚴峻,險些哀嚎。

但卻仍舊都是恭敬有禮的退了出去。

待答卷收好,只見道仁帝拿著一份手不釋卷的看了又看,很是稀罕。

令閱卷官先看其他的,足見那捲子很合今上的心意。

金科狀元的名諱,已經呼之欲出……

弘治十二年三月甲戌(1499年4月24日),皇上御奉天殿,策試禮部會試中式三百人。

制曰:朕惟自古聖帝明王之致治,其法非止一端,而孔子答顏淵問,為邦但以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為言說者,謂之四代禮樂然,則帝王致治之法……

禮樂二者足以盡之乎,宋儒歐陽氏有言,三代而上治出於一,而禮樂達於天下,三代而下治出於二,而禮樂為虛名。

當時道學大儒稱為古今不易之至論,今以其言考之,上下數千餘年,致治之跡,具在可舉而論之乎。

夫三代而上,無容議矣,漢高帝嘗命叔孫通定禮樂,負魯兩生不至,謂禮樂積德百年而後興。

厥後三國分裂,其臣有諸葛亮者,而世儒乃或以禮樂有興,或以庶幾禮樂許之,蓋通與亮之為人,固不能無優劣,要之於禮樂,能興與否,亦尚有可議者乎。

我國家自太祖高皇帝,以神武創業,聖聖相承百有餘年,禮樂之製作,以時以人宜無不備矣,然而治效之隆未盡復古,豈世道之升降不能無異耶,抑合一之實,猶有所未至耶。

朕祗承丕緒,夙夜惓惓欲弘禮樂之化,益隆先烈而未悉其道,子諸生其援據經史,參酌古今,具陳之,朕將親覽焉……

這段話來源於網路,因為書友們訂閱也是需要花銀子的,這些便都加入了文後小計,感興趣的可以看看哦。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