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章 當日下午,阮母在家焦急等待,及至天色微黑,終於等來了嚴媒婆。 瞧見那張……

見她手中寒酸的幾個銅板,他想了想,還是從書桌的抽屜中取出一個荷包。

“這些你也一併收下吧,都是爹孃給的,我只買些書本筆墨,你要是有需要可以從中取用,只是得節省著些,爹孃那裡也不寬裕。”

阮柔並不拒絕,接過後數了數,同樣不多,一兩八錢,買吃喝能買不少,可要跟讀書沾邊,也就一眨眼的事,連本書都買不起。

“那我一起收著,你要用自己拿。”

宋元修直覺不對,可又說不出哪裡不對,只能轉身繼續看書。今日他神思格外清明,往常不懂的問題此刻都有了答案,很快樂不思蜀,將銀錢的事拋在了腦後。

阮柔望著他的背影苦笑,著實不能怪她算計,實在是手中無錢,很多事都幹不起來,有了錢她才多實驗一番系統屬性,如有可能,多做一些有特殊屬性的供給宋元修,以便他更好的讀書趕考。

如今她已嫁入宋家,自然是要以宋家媳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誠如宋元修方才所言,宋家也不甚寬裕,只底子略厚些,宋家條件不好也就意味著她的日子不好過。

顯然,宋家幾代農門,不可能在兒子要讀書科舉的關頭改為經商,效仿上輩子的路線明顯行不通,她最多也就能靠繡繡荷包之類的賺些小錢。

如此,宋元修能考中是最好的,不說舉人進士,就是一個最低階別的秀才,也能夠見官不拜,另外免除五十畝地的田稅,如此,宋家的日子就能徹底好起來。屆時她有了秀才娘子的身份,至少不用為生計發愁。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宋元修真的有能考中的實力,她這些有屬性的東西只能增強些外力,至於真正的科舉考試還是得看學問。

宋元修的學問如何她並不清楚,只大概知道被夫子誇過,依著宋家人的脾性,應該有幾分可信度。

科舉考試無非考些經史子集、詩賦策論,前者看勤奮、看悟性,後者看天分、看腦子,而考中秀才,前者基本就夠用。

她有意看看宋元修的學問如何,假裝不經意收拾幾個舊的箱籠,裡面有宋元修過去的一些文章和字帖,很快心中就有了數。

字型顯見是為了科舉專門練的館閣體,字型方正、光潔、烏黑而大小整齊,給人一種非常莊嚴的感覺,比不上大家,但於科舉考試重應當還算不錯。

帖經墨義這些也尚可,能看出來是花大功夫練過的,應對最簡單的童生試肯定沒有問題。

最大的問題在於策論,寫的文章跳太過略顯稚嫩,多談些浮於表面的大道理,而很難切中要害,言之有物,這點讓阮柔很難理解,官家子這般也就罷了,宋元修一個農家子,難道看不見外面遍地的荒野,百姓的貧苦乃至家中人的辛苦。

而詩詞歌賦只能說勉強過得去,這類東西講究天分,而有天分的畢竟在少數,很多時候,只要對仗工整、有所意境,問題也不大。

綜合評估下來,阮柔覺得,宋元修考中童生應該十拿九穩,至於秀才,得看同期會不會有很多優秀的人才,若不巧遇上了,那也只能回來繼續讀書。

不過,宋元修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年輕,這幾年在家守孝耽誤了進學,若能考中童生,再在縣上找個好點的夫子,總有希望考個秀才回來。

思考這些看起來時間很短,其實也不過半個時辰功夫,心中有了數,她便開始做起自己的努力來。

即使加上宋元修給的,她手中的錢也不多,更何況也不能真的一股腦全用了,否則還得朝宋母開口。

想了想,她沒有動這些錢,而是去了宋母的房間。

在她進門之前,宋母已經有了四個兒媳,將家中一應家務和輕巧的地裡活計都給包圓了,宋母每日最多也就在家裡看看孩子、做做飯,故而倒還算輕松。

阮柔過來正屋的時候,只宋母一人在。

她敲了兩下門,得到應允才進去。

“娘。”

“哎,你怎麼來了,可是有什麼不習慣的。”此時阮柔已經將喜服脫下,還上了原本自己的衣服,補丁肉眼可見的多,看起來很是寒酸。

宋母見了忍不住皺眉,前面幾個兒媳可沒有窮到一身好衣服都沒有的,可人都娶進來,多想也無益。

阮柔開口還有些不好意思,“娘,我是想著給元修做一個荷包,可我那點嫁妝您也知道,就想著跟您借塊布料。”

聽聞她不是為自己謀福利,而是想著給兒子做荷包,宋母心下滿意幾分。

“這有什麼借不借的,我這還有些碎布頭,你直接拿就是。”說著拿出自己慣常用的簸箕,裡面果然一堆碎布頭。

阮柔挑揀了幾塊,婆媳倆又說了些話,這才準備告辭。

轉身之際,卻被宋母喊住。

“你過來下,”宋母斟酌再三還是開口,“你前面幾個嫂嫂的聘禮,我都是給的二兩銀子,外加其他一些東西,差不多價值五兩的樣子。輪到你這裡,我尋思著你孃家靠不住,幹脆就沒給。

幾個兒子間,除去小六讀書這件事外,其他的我和你爹都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現在也不好虧待了你。”

她頓了頓,繼續道,“這五兩銀子我私下補給你,你自己收好。有什麼短的缺的,或者元修那裡要用錢,你自己做主就行,只不要做的太明顯,讓你幾個嫂子說閑話。”

阮柔不料她會說出這樣一番話。說是一碗水端平,可實際上,宋元修讀書不知花了多少錢,至今沒個進展,認真算下來他是佔了大便宜的,當然如今也包括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