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章 三月裡發生的事情,及至到了年中,龔夫子等人才稍微收到點訊息,此時,金平縣已然差不多握在手中

五月下旬,宋元修與阮柔商量著歸家。

兩地相隔不遠,可官員任內不能隨意離開,龔夫子不能回,他們也不好回去的太過頻繁,故而兩年多的時間,最多一年只回去兩年。

衣食起居一應都在金平縣,此番要回去還有點捨不得。

阮柔收拾著屬於他們的行李,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銀子。

宋元修來做這個文書,龔夫子是切切實實給了俸祿的,足夠他們一家兩口的吃食和日常花用。至於筆墨紙硯以及要買的書籍等物,藉著縣學的便利省下來不少。

阮柔依舊做繡活,只是有特殊效果的並不往外賣了,誰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盯著。

除此外,攢錢的大頭還是在老家那幾畝田地上,自家田地交由其餘幾個兄弟一起種了,收獲的糧食全部折成銀錢,約莫有個五兩,兼之另外兩成賦稅,加在一起也有小三四十兩銀子,足夠支撐宋元修去府城的花銷了。

收拾妥當,告別了龔夫子一家,兩人乘坐馬車,悠悠往祁山鎮而去。

一別經年,再次踏上這片故土,見到熟悉的人兩人都深有感慨。

與他們最親近同時也變化最大的無非宋家上面幾個兄嫂。

分家後下面幾個兄弟陸陸續續都搬了出去,過著自己的小日子,正經留在老宅的,獨宋父宋母以及宋老大一家,偶爾他們回來也住住在老宅。

人少了熱鬧卻一點也不少,大房的大侄子去歲娶妻,今年給宋家正添了一位重孫,把宋父宋母喜得跟什麼似的,甚至壓過了宋元修這位先前最受寵的小兒子。

都說遠香近臭,可那也不能太遠,如他們這般,不在父母跟前,有個什麼頭疼腦熱都照應不到,也不怪人家疏遠。

好在他們也並未將全部希望寄託在宋家。

遙想當年分家時,宋父宋母還特意到他們房裡來安慰,說他們田地裡的收益全作宋元修讀書之用,如今堪堪兩年多,物是人非,對方早不提這一茬,宋元修和阮柔更不會不識趣提起。

總歸孝敬二老是必須的,至於其他,只能說各自都有自己看重的人。

宋家老宅的屋子是早已經收拾好了的,幹淨整潔,被子帶著陽光的清香,他們放下東西可以直接入住。

宋父宋母喊了其他幾個兒子,一大家子難得團聚在一起,疏離到底是有了的,無論是分家、還是幾年聚少離多的分離,都讓這個原本的大家庭變得生分。

阮柔始終沒有孩子,成為了宋母的一大心病,可不說兩人感情如何,多年在外面寄人籬下,即便生了孩子也無心照顧,這才是阮柔暫時不想要孩子的一大原因。

等此次鄉試過後,不拘是繼續考、還是另謀他路,總該有個選擇。

回宋家後,阮柔每日只需幫著幹點家務,其實他們在外是有下人使喚的,並非屬於他們,而是屬於縣衙後院的,但也未他們減輕了不少負擔,回來後的日子比在金平縣不惶多讓,到底成了外人。

宋元修則成日在屋中苦讀,偶爾接到鎮上同窗的帖子會出門,賞詩作詞、抑或討論些文章經義。

也是回到了吳山村,阮柔才再次得知了鐵家的情況。

因為先皇多延了兩年壽命,邊關一直很平和,及至年初小皇帝即位,仍未發生任何爭鬥,可以想見,在小皇帝尚且年幼的這幾年裡,官員們會盡力保證乾朝的安定和穩定。

鐵勇原就不是心甘情願去參軍,偏大娘想讓他建功立業,好辛苦在軍營待了兩年,也沒有尋到能上戰場的機會,更別提什麼功成名就。

眼看著升遷無望,忍了兩年後,鐵勇實在受不住,跟鐵父商量後,索性提前回來了。

近三年的軍餉也不少,鐵家置辦了三四畝地,如今日子也過得去。

只是聽說,大娘在家中一直摔摔打打,不甚滿意,鬧得跟鐵勇的關系也十分僵硬。

偏她只生了一個女兒,腰桿子都挺不直,便是再生氣也拿沆瀣一氣的鐵家父子沒轍。

鐵勇在外面待了兩年,如今也不是多年前全然純粹的性子,知事故的他當然明白了大娘當初選擇他的原因。

無非是不看好宋家的讀書郎,至於為什麼看好自己,這點他也說不清,可終究,一切並不如人意。

他始終還是那個高不成低不就的小獵戶,而成為秀才的宋元修,則繼續向著舉人沖刺,不拘從哪個角度,他好像都已經輸了。

兩人回來的那天,作為親戚,他也曾上門打過招呼。

那是,他突然意識到,兩人的狀態有著天差地別的懸殊。在他經歷過兩年裡,從幹勁滿滿到習以為常的混日子,不可避免的萎靡,恰恰相反幾年錘煉,宋元修愈發豐神俊朗,渾身上下書生氣亦然,卻又添了一層難以言說的氣質。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