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聲納的時代,水下探測,是一項極其枯燥、乏味、卻又要求注意力要集中,並且極其消耗體力的工作。
好在,華夏國的海軍有標繩的幫助。
在這種簡陋但又極其有效的裝置幫助下,水鬼們的工作量有了極大的縮減。
標繩是故意弄出了一段多餘量的,哪怕是在水下,因為阻力的原因,標繩不可能拉的筆直。但是,在繩子末端墜上的重物,卻又能夠儘可能的讓繩子不會偏斜的太過。
在訓練水鬼們的時候,專門有一個科目,就是鍛鍊水鬼們水下對繩子角度的感應能力。
每次對水下航道進行測量的時候,軍官會給出了繩子在水下最大夾角。
隨後,水下的水鬼戰士們只需要在看著標繩的傾斜度是否超出標準的同時,關注一下水底是否有阻擋標繩的東西存在,就可以知道,這條航道上,能不能透過己方的“大船”。
要是角度過大了,水鬼們就會進行人工調整,以自己的體重,減小繩索的角度。
而一旦確定哪個部位有會阻攔船隊行進的礁石,或者水深不足的時候,戰士們就會拉動連在標繩上面的一根提示繩,要求上面的小艇停下來,更換前進的航道。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水鬼們所乘坐的小艇也在慢慢的推進著。
而漢江分艦隊的戰艦們,則一路跟隨著前面探路的小艇,速度極其緩慢的,亦步亦趨的在彎曲的彷彿蛇形的航道內行進著。
就這樣,“巨大”的戰艦和小艇上的水手,還有水下的水鬼們之間密切配合著,足足走了三個小時,才算是透過了這一段區區5、6公里左右的航道。
當行出了蛇形航道最末端航路的時候,水鬼們情不自禁的歡撥出聲。
前面探路的水鬼隊伍,已經輪換了足足三遍,也就是說,每一名水鬼,都至少下了三次水。
在逆行的江水之下,每時每刻都在消耗著體力,輪換著下水三遍,簡直要了這些年輕戰士們的命了。
分艦隊的最高指揮官周明德艦長也是深知這些戰士們的幸苦,當即下令“水鬼隊記集體三等功一件,休息一天。”
“呦吼。”水鬼隊的戰士們興奮的叫出了聲來,聲震雲霄,足可見到戰士們的高興程度了。
這個休息,並不能讓水鬼們上岸去放假休息,畢竟現在他們實在敵國境內,還正處在戰爭狀態下。
所以,這個休息,是說在接下來的一天內,只要不是一級戰備,水鬼隊就不需要參加任何的工作,可以好好的休整一番。
從這個理解上來看,周明德艦長所謂的休息,其實並不算是個什麼大的獎賞,似乎並不值得戰士們齊聲歡呼。
不過,事情不能光看表面。
在軍艦上,這個“休息”,還有著另一重意思,那就是——暢飲軍艦上提供的酒類。
軍中禁酒,這時鐵律。(當然,毛熊那種把伏特加當水的隊伍例外。)
從紙面上來看,相比於這個時代封建軍隊當中的“十七禁五十四斬來說”,華夏聯合王國的軍隊軍紀,很是人道。
但是,實際上,封建軍隊的軍紀,大多數都靠的是軍事主官的個人意志,有著極大的商量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