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三節 攔截

公僕師向西突圍的時候想的很好,但是具體執行起來還是問題不少,首先沿途順軍雖然不多但是拋棄了大量重武器的明軍攻城能力下降(當然,就是有易猛也不想一路浪費時間拔順軍的據點。),現在明軍更加不願意攻城,因為用步兵去強攻會導致傷亡,沒有穩定的後方明軍還得照顧並帶著傷員繼續前進。

大部分有順軍留守的城鎮易猛都下令用軍隊圍困起來,不讓他們出來干擾公僕師主力行軍;絕大部分順軍地方部隊也不會出來干擾,他們有些是雜牌軍,雖然不看好這支孤軍深入的明軍的下場所以不肯投降,但也不想出來送死。還有一些雖然忠誠度比較高,但幾百順軍也不會有襲擊上萬明軍野戰部隊的膽量,他們最好的選擇還是堅守崗位。不管公僕師如何不願意進攻順軍的據點,有一些據點還是不好繞開,為了消滅這些佔據控制大道上的順軍還是要發起進攻,付出一些代價。

而李來亨那邊雖然向東撲了個空,但隨著公僕師越向東走順軍就變得越密集,很快大量的情報就匯聚到李來亨手裡,他馬上掉頭向公僕師的方向追來。在這兩萬順軍嚮明軍方向開進時,奉命尾追公僕師的狙擊營前鋒也與公僕師後衛部隊發生接火,雖然戰鬥並不激烈,而且順軍前鋒因為兵力薄弱所以也無法迫使明軍後衛停下腳步,但是這些跡象讓公僕師師部的氣氛一下子變得沉重起來。

“我們已經被順軍咬上了。”易猛和他的三位團長討論最近軍情時一臉的沉重,明軍目前為止還是採用滾動前進的辦法,每天開路的先鋒團負責包圍限制前方道路上遇到的所有順軍據點,中間一個團掩護師直屬部隊前進,後面還有一個團斷後,接下來(有時一天,有時是半天,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中間的團就會成為開路團,向前推進包裹順軍的據點,掩護騎兵驅逐順軍的哨探;而斷後的部隊則快速追上師部,暫時接觸戰鬥狀態稍事休息;最開始的團在掩護主力和後衛透過後解除對那些順軍據點的包圍,把兵力收縮起來成為斷後部隊……如此往復。

越向東靠近應天府淳化地區,公僕師遇到的順軍就變得越多,據點也變得越密集,今天上午三十九團報告他們發現的最大一股順軍有上千人之多,這個團立刻用全部兵力於其對壘,然後兩翼包抄把這一大股順軍圍在當中,這個戰術動作經過連日來的行動已經變得熟練很多,整個過程沒有出現意外。但這個威脅也耗盡了三十九團的力量,剛剛解除戰鬥狀態的三十七團不得不立刻恢復戒備狀態,全速趕到頭裡替全師開路。

經過觀察易猛和部下們都判斷被圍住的順軍主要由地方部隊組成,其中大部分還很可能不是戰鬥部隊而是負責運輸工作的民夫,不過人數擺在這裡明軍不敢掉以輕心。易猛還是鄭重其事地進行了一次輪換,維持師部也停下來等待了一會兒,既是等待隊形調整完畢也是為了等待後衛的三十八團跟上。

連續多日的行軍讓一些官兵變得有些心浮氣躁,三十九團和師部都有人建議消滅這批順軍,不過無論是易猛還是三十九團的團長張瑞琪都壓制住了這種請戰聲,他們無意在順軍地方部隊身上浪費時間,而且他們估計雖然是順軍地方部隊但抵抗也未必不會頑強——首先明軍對俘虜的名聲很不好,公僕師這一路突圍的路上做得也不怎麼樣,基本不會考慮帶著俘虜一起走也怕放走了俘虜會導致軍情洩露。

下午張瑞琪開始指揮部隊與順軍脫離接觸,在此之前順明兩軍一直沒有發生交火所以也沒有增加新的傷員,但是在三十九團在完成撤退前,本來一直遠遠尾隨明軍的順軍騎兵突然衝到近前。接著就發現了屬於狙擊營的第十五步兵翼。

大概由於兵力依舊薄弱而且擔心公僕師主力的反撲,順軍的步兵並沒有發起猛烈進攻,而是停留在明軍後衛團的後衛隊火力邊緣,不過即便如此這仍是明軍離開高淳後最激烈的一次交戰。戰鬥爆發後三十九團為了掩護後衛隊也無法高速行軍,張瑞琪指揮部隊進行交替撤退,而順軍的步兵亦步亦趨地跟進,騎兵也在兩翼遊動。

接火半個時辰後,一輛順軍的馬車還拉來一門炮助戰,不久後又有兩門輕型火炮到達,到日落前這三門炮給明軍造成了一些傷亡,而為了跟上全師的腳步張瑞琪也沒有發起反攻——易猛也不同意這麼做,讓一個團向順軍一個步兵翼發起反擊後果難以預料,身在險境的公僕師更不可能全軍掉頭。入夜前順軍停止了跟蹤,張瑞琪指揮部下脫離戰鬥急行追上師主力,一下午的緊張和疲勞讓大部分士兵在抵達營地後馬上就沉沉地睡去。

“越來越危險了。”張瑞琪對易猛這樣說道,繼續向東就會更靠近淳化這個順軍雲集的地方,如果那裡的順軍隨便派出一支部隊擋在頭裡把公僕師攔上一攔,那麼全師的下場可想而知,一萬五千兵馬的行蹤也不可能保持隱蔽,現在大家不懷疑順軍已經察覺到了己方的動向:“不過尾隨的敵軍實力倒是不強,今天下午見到了兩千五百左右的敵軍騎步,我估計他們也就這麼一點兒人。”

“不錯,若是他們有上萬兵力,不,哪怕是有五千兵力,都不會這麼讓你這麼輕易地脫身。”易猛和其他人都知道張瑞琪說的不錯,順軍一到天黑就穩穩地紮營,顯然是擔憂明軍的軍事實力。

在座的這批人沒有一個有類似的軍事經驗,不過易猛不擔心這個:“當初許將軍從山東突圍時也沒有軍事經驗,不過他還是把部隊帶走了。”

如何撤退新軍基本沒有講過,對河南的屢次戰敗基本都是一筆帶過,各種各樣的藉口,至於指揮官裡賈明河和蒲觀水沒跑過,剩下的都是一跑了事從未考慮過怎麼把軍隊帶回來,所以易猛他們唯一能參照的也是許平的教材,在順軍的教材裡許平、餘深河和周洞天等七八個長青營軍官共同完成了對山東一戰的回憶。

“許將軍說過被追上後他發起過一次反擊,趁著東江軍立足未穩的時候打垮了追得最近的敵軍,是不是我們也應該這樣辦?”沒有其他的戰例,公僕師只能從山東這仗挖掘靈感:“今夜我們派精銳突襲敵營?”

“不妥,黑夜敵軍必然戒備森嚴,許將軍是白天突襲,這時敵軍反倒麻痺大意。”另外一個人搖頭道:“我們不妨明日白天伏下一支精兵,等敵軍追上來的時候殺他們個措手不及。”

“可那時是數萬東江軍追擊一千長青營,第一波追擊的騎兵也有兩千人,他們當然會麻痺大意,現在是一、兩千敵軍在追擊我們的一萬五千大軍,他們會麻痺大意嗎?”這個人的意見又遭到了其他人的反駁,有人認為現在這種交替撤退很好,而且還有另外一個戰例,就是鳳陽一戰許平指揮近衛營給闖軍斷後的那仗,面對黃石統領的明軍許平就是靠這個戰術脫險的。

“那次近衛營只要退上十幾裡就安全了,可我們現在不是,而且那時追擊的是江北軍,而現在跟在我們身後的可不是。”

爭吵了一通後,大家還是沒有就是不是發起反擊達成一致,不過公僕師的軍官都同意不該在夜裡反擊,夜裡操縱好上萬軍隊協同的本事他們自問都沒有,而且這個時候順軍肯定會嚴加戒備,最後他們還需要士兵好好休息,明日還要繼續趕路。

“其實齊公也被追擊過一次,”三十八團團長王星雲提到的是黃石逃亡去旅順的那次,因為孔有德已經是身敗名裂的反賊,所以在現在流傳的版本里對他的功績隻字不提,所有的功勞都歸到了黃石頭上。從新軍開始,黃石親身斷後就被當成一件了不起的行為被大肆宣揚,王星雲突然說道:“似乎應該留下一個斷後部隊。”

頓時又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從理論上講當然如此,軍校的軍事理論也指出為了主力的行動自由,有的時候不得不犧牲部分軍隊來吸引住敵軍的全部火力。

但斷後的指揮官有點麻煩,旅順那次是最高指揮官黃石親自指揮斷後部隊掩護大部隊逃脫(在孔有德死後的宣傳中,黃石是撤退戰最高指揮官,其實之前大家也是這麼看的,因為黃石比孔有德名氣響亮太多,因此所有人都覺得孔有德肯定是因人成事的那位,尤其是他當了叛徒後更是加重了大家的這個觀念。),而山東一戰則是長青營代指揮使許平親自指揮斷後部隊,掩護友軍和部下逃走。

雖然王星雲提起這個話題的時候並沒有這個意思,但是大家忍不住馬上聯想起這個,就連易猛本人都有點不自在。不過易猛本人並不想親自指揮斷後,這個時候斷後幾乎肯定不會有好下場,而且……易猛和其他人都清楚地記得:那次齊公的斷後部隊是全軍覆滅他僅以身免;而許平在山東斷後的結果也是部隊崩潰他隻身逃脫。

“許將軍總是學齊公的樣,無論什麼地方都要學,”最後一位團長給易猛解了圍:“但是未必齊公和許將軍這麼做了就是對,再說,那時齊公只有幾千人,他領著五百斷後沒錯;許將軍也是四千餘人,他帶著一千斷後,我們現在可是有一萬五千大軍。如果師座親自斷後豈不是放棄了對全師的責任?”

“是啊,許將軍是有意學齊公的榜樣,誰叫他是齊公唯一的弟子呢?但從軍事上講,總指揮斷後是沒有好處的。”其他人也紛紛附和了一、兩句,算是給易猛找了個臺階下。

但是這樣一來,本來有點動心想派出斷後部隊的易猛也不好把這個主意吐出口了,他威信還不夠高,所謂的部下不久前還是平起平坐的同學,易猛不好把這個近乎送死的任務指派給某個團長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