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何處理秸稈就成了農民們最頭疼的問題。
以前地裡不讓燒,他們還能哪一些回去,在家裡燒,用來在冬季取暖。
可是現在農村每家每戶的土爐灶都已經被封了,同樣因為汙染空氣。
家家戶戶都被安裝了天然氣爐,讓你燒火做飯都使用天然氣。
且不說這天然氣的好壞,就說這秸稈如何處理就成最讓農民頭疼的問題。
放在地裡,一冬天它也不會爛,如果按照專家說的粉碎後,深埋地下,那更是扯淡。
春耕的時候,就會被翻上來。
而且這沒經過發酵處理的秸稈,還很容易成為細菌和害蟲們的樂園溫床。
直接埋入地下,你直接種地,第二年就等著你的莊家爛根去吧。
在以前,這些秸稈還可以送去給造紙廠回收,可是現在大多數造紙廠都因為重金屬汙染被關停了。
所以這種秸稈,自然也是沒人願意收。
你說送去發電廠,讓他們燒,人家更是懶得理你。
這些秸稈,你在農村用土灶來燒火做飯取暖,倒還可以。
用來燒鍋爐,那熱效率實在太低了,產生的經濟效益,還不夠付掏爐灰的費用呢。
所以現在如何處理秸稈,已經成了最讓農民們頭疼的問題。
而陳鍵鋒這有機介質的技術,就給這些秸稈處理提供了一個思路。
因為他調配的有機介質,就要大量使用這種秸稈作為基底材料。
其實他這個思路,也是在米國參觀那些大型農業公司的做法,產生的想法。
在米國中西部,每到開春的時候,如果你去鄉村。
那除了沒有美劇中看到的美景,你還會聞到漫天的臭氣。
而這臭氣的來源,就是那些大型農業公司的堆肥場。
其實就是把大量的秸稈打碎,然後和養牛場收集來的牛糞,還有各種養殖場收集來的豬,雞鴨等動物的糞便,混合到一起。
放在一起,發酵堆肥。
不過堆肥之後,米國人會把這些肥料,直接翻耕到土裡深埋。
等過兩年,才會在這塊土地上種植。
沒辦法,誰讓人家土地資源,實在太豐富了呢。
而我們可就沒有人家那麼好的條件了。
所樂意陳鍵鋒的辦法是,把那些秸稈打碎,然後加入各種牲畜的糞便,再加入鋸末,還有草炭,和養殖菌菇後剩下的菇渣。
最後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加入一些豆粕之類的廢料。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加入一種他自己調製的營養基底液。
之後把這些物質放在特定的溫度下發酵。
不過加入了他調製的‘營養基底液’之後,他這堆肥發酵的時間就會大大縮短。
別家堆肥,用自然發酵的過程,可能要4560天才能完成。
可他這個,時間只要2030天就能完成。
而且得到的有機基質營養價值還非常高。
然後他的辦法,就是把這些營養基質,放到一個大型的圓柱體當中。
在這些圓柱體上面打出一個個小洞,然後把根莖類的作物種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