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章 ? 讓孩子吃這三種“苦”,是他們一生的福氣

喜怒哀樂是完整的人生,錯過與挫敗是生活的常態,學會面對挫敗,面對自己的內心,才能更好的認識自己,認識生活的本來面目。

“缺錢”的苦

前不久,有這樣一則新聞。

一位海外留學歸來的兒子,在家啃老十年,父子二人經常為了此事爭吵。

父親一氣之下,把給兒子買的轎車、房子砸的一片狼藉。

兒子也想要“以牙還牙”,砸了父親的家,還想砍死父親。

在這個新聞中,我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孩子”在家啃老十年,父親卻給他置辦好了房子、車子。

這個“孩子”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是缺錢的,他也許一直以為父母的財富就是自己的。

總是聽老人說,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太好了,所以不思進取。

這樣的說法把所有的人一棒子打死是不對,可是卻不無道理。

很多孩子,父母把所有的物質都置辦齊全。

讓他們不知道錢是什麼概念,不知道多少錢能做多少事。

讓孩子認識金錢吧,認識金錢與收穫的關係,知道沒錢的時候應該怎麼去獲取,也讓他們體會一下自食其力的興奮感。

我有一個朋友,家住6樓沒電梯,每天下樓扔垃圾真的是件苦差事,她想到了讓兒子“掙錢”的方法。

家務活是每個家庭成員的義務,每項家務都給錢孩子會覺得那是自己的功勞。

那她就挑選了兩樣大家都不願意做的家務,作為獎勵的依據。

她跟兒子達成共識。

扔一次垃圾1塊錢,洗一次碗1塊錢,攢下來的錢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這筆錢可成了兒子的“心頭肉”,他經常是攢到50塊錢之後,再去商場買一個喜歡的玩具。

一邊掏出一塊一塊的錢,一邊感嘆“錢太難掙了,太不禁花了”。

不要把一切都給孩子安排好,然後以為他到了成年以後,就自然而然的會賺錢會花錢會生活了。

從小讓他們知道,錢是要靠勞動獲取。

有多少錢就能買多少東西,沒有錢的時候,就剋制自己的慾望。

孩子的教育是一個系統的過程,沒有孩子會自動學會什麼,都是在成長中不斷的探索,才有了長大後的性格。

體會到苦,才知道什麼是甜。

我們所說的吃苦教育,不是刻意給孩子製造挫折,製造麻煩,或者讓自己成為孩子的“麻煩”。

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孩子“吃苦”的時候,我們不要袖手旁觀,而是和孩子站在一起,跟他們一起攻堅克難,找到出口。

沒必要一味的搞吃苦教育,也不能一味搞快樂教育,要讓孩子在自己的人生路線上,學會做自己。

希望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的孩子。

都能有堅定的內心,堅毅的品格。懂得遇水架橋,遇山修路。

在沒有我們的地方,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