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十年,三月中旬,鎮江堡。
北洋艦隊總兵官施大瑄風塵僕僕的策馬進入堡城之內,身後還跟著一支由上千輛馬車組成的龐大車隊,這些馬車上裝載的都是錢糧和兵備物資。
施大瑄命押解車隊的北洋艦隊將士前往堡城內的府庫,自己則是策馬趕往中軍所在。
片刻之後,施大瑄來到了中軍,此時在大堂上,劉衍與各軍總兵官已經全部到齊了,施大瑄進來之後,便直接對著劉衍行禮:“末將施大瑄,不負使命,按時將最後一批錢糧物資運到,特來向閣老覆命!”
劉衍已經在三天前接到了北洋艦隊送來的訊息,知道今日最後一批錢糧物資會送到,所以便定下了在今日召開軍議的決策。
劉衍笑著說道:“好啊!施總兵這是給大傢伙帶來了錢糧,如此我軍物資豐厚,各部將士也經過了幾個月的操練,以本公之見,對朝鮮的進攻,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眾人聞言頓時歡呼一聲,紛紛向劉衍投來期盼的目光,施大瑄也趕忙入座,看了過來。
劉衍說道:“從即日起,駐紮在鴨綠江沿岸的國防軍各部開始向鎮江堡集結,同時,以國防軍第三軍為主,開始在各地蒐羅船隻,會同北洋艦隊全部,做好渡江的準備。”
“是!”
接著,劉衍便開始向眾人通報朝鮮國的情況。
目前明軍各部的夜不收依舊在朝鮮各地活動,將大量的情報源源不斷的送回來。
經過對這些情報的分析和判斷,劉衍已經基本上掌握了朝鮮國兵力和佈防的大致情況。
按照情報顯示,目前朝鮮已經整頓了至少一百萬的兵力,其中平安道二十多萬,咸鏡道十多萬,黃海道三十多萬,江原道十多萬,京畿道四十多萬,至於朝鮮南面的忠清道、慶尚道、全羅道三地有多少兵馬,目前還不太清楚,畢竟明軍各部的夜不收暫時也無法深入到朝鮮南部探查。
眾人聽到朝鮮在幾個月的時間裡整頓出來這麼多兵力,也是有些吃驚,不過料想以朝鮮國的國力和生產能力來看,在短時間內“爆兵”百萬,註定是無法全部裝備起來的。
這一百多萬兵馬之中,估計會有大部分是拿著農具、甚至是木棍的雜兵,甚至連當初李自成手下的死兵都不如。
所以此時在座的眾人並沒有太多的擔憂,劉衍則是告誡眾人:朝鮮積貧積弱是實際情況,眾人可以在戰略上藐視朝鮮,可是在具體作戰時,在戰術上卻要重視起來。
朝鮮國畢竟是一個人口幾千萬的人口大國,大機率也是會有一些能人、干將的,劉衍可不想率領大軍在朝鮮這個陰溝裡翻船。
眾人對於劉衍的告誡紛紛點頭,表示自己已經記下。
隨後劉衍便開始部署進軍的方略。
明軍四十多萬將士全部從鎮江堡一帶出發,橫渡鴨綠江殺進朝鮮。
此戰以國防軍第三軍到第六軍、第十一軍到第十四軍為主力軍團,在進入朝鮮之後迅速攻佔義州,然後一路向平安道治所平壤城進發。主力軍團在攻佔平壤城,殲滅平安道的朝鮮兵馬之後,便繼續向南進發,佔據黃海道,最後殺進京畿道,拿下朝鮮國都漢城,逼迫朝鮮國投降,並且簽訂城下之盟。
以國防軍第十五軍、第十六軍為側翼軍團,從義州進入朝鮮國之後,側翼軍團以國防軍第十五軍總兵官鄭成功為主將,以國防軍第十六軍總兵官陳暉為副將,大軍迅速攻佔平安道的江界、長津兩地,並且伺機殺進咸鏡道,牽制朝鮮北部的兵力,保護主力軍團的後方側翼。
眾人聽完劉衍的方略,可謂是戰意高昂,對於即將開始的大戰躍躍欲試。
隨後劉衍又給眾人宣佈了一個好訊息:“此前本公上報的封賞方略,朝廷已經批准了,諸位現在已經是大明帝國的郡公了!”
按照劉衍的封賞方略,如今國防軍各部的總兵官全部是郡公、副總兵全都是侯爵、參將全都是伯爵,自劉衍以下,眾人已經形成了大明帝國新一代的軍功集團,成為左右大明帝國最強悍的一股政治力量,而這股強大的力量,將支撐大明帝國如日中天,再創輝煌。
此時大堂上歡呼聲不斷,劉衍的臉上也寫滿了自豪和欣慰。
片刻之後,劉衍才繼續說道:“各部將士要在三天之內完成集結,同時北洋艦隊和所有船隻都要集結到位。”
沈拓擔憂的說道:“閣老,我軍十支國防軍、四十多萬將士、戰馬、馱馬十多萬匹,再加上各式大車、輜重等,乘船渡河的話,至少需要十幾天的時間吧,這麼長的時間足夠朝鮮大軍做出反應了。”
其餘眾人也都有這個擔憂,劉衍則說道:“此番渡河,我軍不乘船,而是過橋。”
“過橋?”
眾人並沒有聽說在鎮江堡一帶的鴨綠江上有橋樑啊?
其實劉衍也是參考了後世志願~軍入朝的辦法,準備在鎮江堡一帶的江面上,用大量的船隻搭建浮橋,供大軍將士直接過河。
其實鴨綠江作為東北的一條大河,其河面寬度卻並不誇張。
鴨綠江的最寬處有差不多一千五百多米,也就是三里多的距離,主要位於鴨綠江入海口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