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堡的大體格局就是如此,下面一眾工匠便動手開工了。劉衍一聲令下,所有的大盤堡居民,除了孩童,以及需要在屯軍上勞作的青壯、壯婦之外,剩下的所有的墩軍、男女一齊上陣,所有人都必需勤奮建設自己的家園。
一時間,大盤堡的軍戶們,無論男女,都是拿著鋤頭,挑著簸箕、籮筐,只是到大盤堡的周邊去奮力挖土挑土。連孩童們都是懂事的在旁幫忙。
不過修建堡牆與營房可以用黃土夯就,就地取土便可以了,這也不需要什麼料錢,只需費些吃食勞力便可,但是有些錢則是不能避免的。
比如屯堡內宅院的地基與堡牆地基都需要石料,而且這些石料還要求石質堅硬、不易風化,以青石最好。特別是砌築堡牆的地基,均需基深五尺、寬一丈四尺,一圈堡牆地基下來,石料用量甚大。
還有打井,這是建堡第一要務,百十戶人家不可能只用一眼水井生活,一個小堡至少需要三口井水,夏河寨前千戶所州各地地下水源算是豐富,所以打井一般到十幾、二十餘丈就可出水,且水質大多清洌甘甜。劉衍聽聞山西、陝西一些地方需要打井深達三四十丈,甚至五六十丈才可以見水,相比之下自己能夠在這邊過活,已經是萬幸了。
不過就算打井只深到十幾、二十餘丈,為免塌陷,也同樣需要用磚石修砌,這樣深井的石料用量也是不少。之前墩內打的那口水井便是例子,所用的石料如果用在建房上,至少可以建造兩間房屋都不止。
大盤堡周邊土地空曠,無處可以採石,只能到夏河寨前千戶所周邊的山上去採。
那裡的石場離大盤堡路遠,開採、運輸花費想必都很大,而且除了石料,各處營房倉庫的屋樑修建同樣需要木料,這也是一筆很大的花費。
劉衍思索一番之後,還是抽調了二十幾個男丁,其中有些人還是從軍屯上調回來的。為了彌補軍屯的勞力,劉衍只好讓一些年老男丁,或是半大的孩子過去屯軍勞作。
而後劉衍便讓汪博統領著這二十幾個男丁,到夏河寨前千戶所的山上去採石,為了方便運石,他還派人去王家莊僱傭了幾輛的騾馬牛車。
臨行前,劉衍要求汪博儘量採出一些石料用於供應營房地基與打井所需石料,至於街道的鋪就與外面的堡牆地基,以後慢慢說吧,畢竟現在人力和財力都有限,不可能一蹴而就。
同一時間,劉衍又去了王家莊一趟,請求管隊官王炆鎮支援自己一些木料,王炆鎮言道無嘗支援很有難處,不過他手上正好有一批空閒的木料,可以便宜些賣給劉衍。
劉衍笑了笑,王炆鎮此人什麼都好,就是喜歡錢財,於是只好答應了。
幾天後,王家莊的總旗官嶽明領著莊內的幾十個軍戶,讓他們肩扛懷抱運來了木料,眾人費勁巴力的從王家莊一路步行而來,連騾車都捨不得用,光用人力抗木。
建堡的現場上,劉衍看著那些累得快要趴下的王家莊軍戶們,劉衍半響無語,現在這個世道什麼都值錢,就是人力不值錢!
嶽明是個粗豪的漢子,三十出頭的年紀,滿腮的虯髯,不過劉衍聽說此人卻精通算學,在王家莊內也算是一號人物。
此時嶽明看著大盤堡內外熱火朝天的忙碌場景,拍了拍劉衍的肩膀,感慨地道:“劉總旗啊,哥哥我真是服了你了,竟然獨立建堡,這份氣魄和膽識,放在咱們整個靈山衛也是少見啊!”
劉衍只能苦笑,獨立建堡說起來輕鬆,但是這其中的辛勞實是不足為外人道耳。要不是為了免於掣肘,在大盤堡這裡可以安心的發展實力,劉衍才懶得費這個力氣。
嶽明在收了劉衍的木料錢之後,別的要求倒是沒說,就連劉衍遞過去的五錢辛苦銀子也沒要,只是要求劉衍給他手下的軍戶們吃頓飽飯。
劉衍聞言也是感慨不已,大家現在都是窮鬼,可誰才是有錢人?
於是劉衍拍了拍嶽明的肩膀,就讓嶽明與那些軍戶們一起去吃飯了,立時那些軍戶們如虎下山一樣的精神起來,見此情形,劉衍也不知道自己是該笑還是該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