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趙石答的很隨意,“應該還好吧?微臣這兩年也沒太過問,還請陛下恕罪。”
皇帝陛下莞爾,接著就埋怨,“你呀。。。。。。。”
本要出口的話卻還是生生嚥了回去,因為說出來有些不合適。
這兩年趙石懶於朝廷政事,他都看在眼裡,該放手的好像都放了手,不該放手的也越來越不管不問了。
不過越是如此,他這裡對趙石卻憑空多出幾分敬重之意來。
因為在皇帝陛下看來,晉國公趙柱國這是因母親亡故,而有些心灰意懶了。
侍母至孝,這樣的事情放在歷朝歷代,也許能博得皇帝的好感,但絕對不會如成武皇帝這樣感同身受。。。。。。。。。。。。
所以,無形間,這兩年皇帝陛下對趙石的信任,其實可以說是有增無減。
不過皇帝畢竟是皇帝,這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心事,絕對不會宣之於口,而且,趙石如此,確實讓朝堂上下的很多人感覺到了輕鬆,皇帝陛下也不例外。
所以,這兩年皇帝陛下不論是出於自身感情,還是從皇權的角度考量,也就都聽之任之了。。。。。。。。
不過現在不成,戰事將起,皇帝陛下需要最信任的人,給他一些信心。
也可以說,成武鼎革至今,檢驗軍事改革的成果的時候終於到了,一旦有所失利,這些年的諸多努力,也許就成了笑柄。
其實,無論是皇帝陛下,還是朝中武臣,都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
所以朝堂氣氛,越來越是緊張,弄的皇帝陛下本已高漲起來的信心,卻又突然之間有些惴惴了起來。
皇帝陛下麻利的轉了話題,“白象佛國和回鶻汗國同時入貢的事情,愛卿知道了吧?”
趙石愣了愣,這事兒跟他應該沒什麼干係才對,所以覺得有些突兀。
不過還是很快回道:“臣有所耳聞,不知陛下說的是。。。。。”
“回鶻使節不提,白象佛國這次所圖非小啊。。。。。送來的貢品尤為豐厚不說,其意嘛。。。。。。卻想在吐蕃立一佛主,更想朝廷下旨,允其在低地建立寺廟,傳播佛法,愛卿深知吐蕃情勢,在此事上,愛卿怎麼看?”
趙石想了想,道:“兩國同來,不過是人多膽壯而已,依微臣之見,這等仰我鼻息的小國,有所妄求,當予薄懲,以為諸邦之戒。。。。。。。”
趙石頓了頓,見皇帝陛下沒有接話的意思,便繼續道:“可令鴻臚寺嚴責來使,若有不服,再詔其他吐蕃佛國,以及低地歸義王共起伐之,以易其主,以昭我大秦上國之威,如此先禮後兵,可戒天下口舌。”
這樣的回答,很合皇帝陛下心意。
“愛卿考量的周全,甚合朕意。。。。。只是,佛主之事不提,有人也說,低地部族林立,民風悍野,何不讓各部沐於佛法之中,泯其戾氣?愛卿以為如何?”
趙石一聽就知道,這八成是李之問的主意。
不由笑道:“此議將來或可行之,如今不成,歸義王有功於國,又首唱大義,有歸義王在,低地便與秦土無異,哪裡有幫著外人算計自己人的道理?”
想了想,皇帝陛下也笑了,點頭道:“疏不間親,是這麼一個道理。”
說到這裡,皇帝陛下站起身,漫步走到大殿正中,趙石也趕緊站起身,皇帝陛下來說轉了兩圈,道:“要說這外事之上,朝廷諸人,無出愛卿其右者。。。。。朕容愛卿清閒了這幾年,而以愛卿之能,今後嘛,當以國事為重,不能再懈怠了,朕可還等著給愛卿封王呢。”
這樣的轉折,可以說是題中應有之義,因為正文馬上就要來了。
趙石躬身,“陛下謬讚了,微臣惶恐。。。。。再說,微臣可沒懈怠於國事,這些年,還是做了不少事情的。。。。。。”
如此熟悉的節奏,讓皇帝陛下心情愈發愉悅,不由調侃了一句,“若朝臣都像愛卿一般,想找見人影都要費上一番功夫的話,朕這個天子,豈非當的沒滋味的很?”
這還不算完,皇帝陛下繼續道:“**帳暖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朕如今還能耐得住辛苦,每日裡奔波往來,愛卿這做臣子的到好,連早朝也不露面了,嗯,你說朕是不是應該罰你幾年俸祿再說?”
趙石沒做聲,做恭順狀,實際上心裡卻是腹誹,就那點俸祿,還不夠塞牙縫的呢。
皇帝陛下斜了他一眼,滿意的又踱起了步子。
良久,才幽幽道:“愛卿應該知道,朕今日召你入宮,是為了什麼吧?”
“微臣能猜到一二。。。。。。。。。。”
“那就說說,以當今之勢,若揮兵東向,能有幾分成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