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聽著有點耳熟,前兩日同門下平章事周仿就問過他。
其實,這麼問的人,自己心裡未嘗不明白答案,但還是都問出了口,這也只能表明一點,這件事非常之重要。
趙石能怎麼答?
想了想便道:“陛下不必過於憂慮,如今時機難得,而過國庫充盈,民生安穩,軍前將士枕戈待旦,士氣高漲,求戰之心頗切,如此,未戰,已先勝三分。。。。。以微臣看來,今年啊,應該有個好光景才對。”
皇帝陛下頷首,露出輕鬆的笑容,顯然,這顆定心丸吃的很舒服。
接下來沉吟良久,招手傳膳。
本來,皇帝陛下這次沒打算留趙石在宮中用飯,今時今日,一旦定下心意,接下來的事情,可是多不勝數。
所謂軍情如火,也就是這般了。
要想在冬天之前,結束今年的戰事,需要朝廷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一旦冬天之前,戰火猶自蔓延不絕,那麼不論勝敗,大秦付出的代價都將成倍增加。
這會兒接下來很可能就是一場連一場的廷議,這樣的情形,會一直持續到在朝會之上宣佈結果。
可以說,如今大秦上下,對戰爭的理解,都已是非常深刻了,不會被什麼兵精糧足,士氣可用之類的簡單言辭所動。
但這也要看話是出自誰的口中,大將軍趙石的話,聽到耳朵裡,就是定心丸,旁人嘛,效果就不得而知了。
趙石所言,句句順耳,皇帝陛下順勢改了心意,準備跟趙石多聊一聊。
乾元殿上,很快擺上了酒菜。
君臣落座,先對飲了一杯。用了幾口菜。
皇帝陛下才道:“朕有意讓江善領兵,愛卿以為如何?”
趙石沒多少意外,乾脆的點頭道:“陛下英明,江善能攻善守。又深得軍心,由其領兵,朝廷無憂矣。”
皇帝陛下不滿意,他要聽的可不是這個,“開封大城。城高池深,與長安差相彷彿,遼人,金人,以及我大秦,皆曾頓兵于堅城之下,無可奈何。。。。。。此次出兵相伐,豈非重演當年故事?”
這樣的問題,必然是要問起的,只是趙石有點意外的是。身旁沒有樞密院群臣在,而是獨膽面對這樣的詢問罷了。
而這個問題很複雜,趙石自忖又不是神仙,天知道開封城到底是個什麼模樣,這個時候,問誰這個問題,其實都是白問。
攻城之戰,又是戰爭當中,最為殘酷的一種。。。。。。
像開封那樣的一國都城,若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想要攻下來,用人命去添,確實有點不太現實。
但皇帝陛下既然這個時候問到了,趙石卻必須給皇帝陛下一個合適的答案。再次堅定一下皇帝陛下的信心。
“陛下,恕臣直言,以我大秦之國勢,戰事一起,說是勢如破竹可能有點過,但滅宋必矣。差別之處,只在於時日長短罷了,陛下以為然否?”
皇帝陛下什麼人,聞絃歌而知雅意,哈哈一笑,稍稍指點趙石一下,便道:“愛卿之言,總能合朕心意,愛卿說的不錯,於天下大勢之上,我已是佔盡先機,即便稍有小挫,又何足道哉?”
趙石笑道:“陛下英明神武,才有今日之大秦,陛下苦心經營至今,得天下必矣,其餘,皆細枝末節,不過是費些細緻功夫罷了。”
聽了這個,皇帝陛下更是舒心,舉杯道:“若無愛卿等輔佐,朕再是英明,又能如何?來,飲勝。”
一杯酒下肚,皇帝陛下臉上泛起了些潮紅,這些年,皇帝陛下酒量絲毫沒見漲,反而好像還低了些。
不過想想也不奇怪,這些年,皇帝陛下極為自制,從不耽於酒色,皇帝做到這個份兒上,若是再無所作為,卻也只能歸於是天份不佳的原因了,換句話說,就是不是當皇帝的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