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闌珊,高大的宮牆,將皇宮內外隔絕為兩個不同的世界。
刺耳的吱扭扭聲中,在寒夜中傳出去老遠,已經關閉的宮門隨之敞開了一條縫隙。
幾個太監打著燈籠,將一行人送了出來。
馬匹早已準備在外面,一行人隨即翻身上馬,趙石在馬上微微抱拳示意,太監們趕緊彎腰行禮,恭送大將軍迴轉。
一行人隨即調轉馬頭,馬蹄叩在青石地面上,清脆而又響亮,伴著馬蹄聲,一行人飛快的絕塵而去。
領頭的一個黃門這才抬起頭,有些疑惑的看著那些離去的身影,心想,好像有個小太監跟著走了?
不過隨即,也就不去多想,宮裡的規矩,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見到的,聽到的,想的太多,都是嫌自己命長。
小黃門轉身就開始招呼宮人,趕緊回去,宮門大半夜開上一次,若不麻利著點,那些守衛宮門的軍兵,可沒什麼好脾氣可言。
自己等人再是祖墳冒青煙,也無法跟人家興國公,冠軍大將軍相比,你看那些兵丁在聽到大將軍出宮的時候,一個個腿軟的跟麵條似的,恨不能把腦袋都埋到褲襠裡,但對著他們,可是沒什麼好客氣的。
果然,那邊已經不耐煩的想起了兵丁們粗魯的聲音,讓他們快著點回來……
太監們敏捷的從縫隙中鑽入宮門,宮門又在一陣響動間,緩緩關閉,一切都又恢復了平靜,但誰也不知道,曾經專寵後宮,一曲劍舞,令得多少達官顯貴傾倒的沈才人,在這個悽清寒冷的冬夜,悄無聲息的徹底消失了。
再說趙石,隊伍裡多了一個小太監,也沒怎麼引起侍衛們的關注,他們警覺的,從來都是敵人,跟在大將軍身邊的人,從來也都不會問為什麼,他們只知道,大將軍的軍令,就是他們的職責。
回到府中,讓護衛散去,身邊只帶著裝扮成小太監的沈才人,由奴僕引路,直奔後宅。
到了後宅,便來到了李金花處,李金花身有軍職,身邊的丫鬟僕人卻向來簡單,到了李金花宿處,揮退打著燈籠引路的下人,趙石隨手脫下身上的大氅,扔給沈才人。
沈才人愣了愣,隨即會意的很快披在身上。
李金花本已睡下,被人叫醒之後,披著外氅,將一身寒氣的趙石迎進了屋裡,沈才人隨之而入……
不需多說,從此,興國公府的二夫人身邊,便多了一個從秦州過來的遠方親戚,身虛體弱,很少在人前露面。
只是還是有著傳聞,姿容甚佳,只是從小身子弱,才來到長安興國公府中養病云云。
第二日,趙石如常見客,冠軍大將軍進封興國公,雖然多數人都有著預料,但還是讓京師有了一番震動。
大秦如今頭一位國公爺,想不引人矚目也是不成。
藉著這個機會,興國公府大排筵宴,遍邀故舊前來,很是歡騰了幾日。
等到三日之後,趙石卻是聽聞,皇宮之中,因燭火不慎,引發了一場大火,將位於宮城東北的宜春殿燒成了白地。
遇難太監宮女十數人,不用問了,這是皇帝陛下在收拾首尾了,趙石也沒感到如何意外,換做是他,定然也會這麼做。
也許有人會說,為救一人,而死十數人,太過冷血云云,但那純粹是草根的想法,到了像皇帝陛下,或者說趙石這樣的地位,人命在他們眼中,已經無足輕重,看的只是哪些事值得付出那樣的代價罷了。
而此事,到了這一步,其實已經算是暫時告一段落了,皇帝不會再過問什麼,趙石也不會上趕著去稟報,因為君臣之間,已經有了默契。
實際上,沈才人的生死,已經完全掌握在了趙石的手裡,如果皇帝陛下有心,過上幾年之後,也許不經意間會提起她,那個時候,恐怕趙石明言,為免後患,已經將人殺了,皇帝陛下估摸著也只會心裡堵上一堵,也斷不會為了一個女人,而怪罪於趙石的。
這就是男人的世界,有的人多情,為了一個女人可以拱手將天下予人,但那也只是鳳毛麟角,大多數的男人,情義都有著期限,區別之處,只在於時間長短罷了。
能做到這一步,當今皇帝陛下的心腸,足可以稱之為柔軟,或可稱之仁至義盡也未嘗不可。
放下這件事,趙石這裡的事情還有很多,先去拜訪了樞密使汪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