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九十四章 十分之一的碳纖維

“哦?有商業價值嗎?”

“當然有了。”黎渙祥激動的道:“我們已經將資訊交給了商業部和戰略部,請他們幫忙研究,咱們的碳纖維。還是有一定的優勢的。”

“哪些優勢?”

“傳熱xìng好,電子遮蔽的xìng能好。另外,咱們的纖維是瀝基的,纖維較短,製造成本也低,預計工廠生產的成本只有目前那些熱賣的碳纖維的一半。”

“一半啊。”對剛剛進入市場的碳纖維來說,成本固然重要,可xìng能下跌的太嚴重了,蘇城想了想,問:“達到1.5G的水平以後,成本會是多少?”

“也許是四分之三。”黎渙祥說的相當保守。

蘇城微微點頭,道:也不是不能接受,現在就看你們的研究進度了。

黎渙祥這下笑了出來,說:“進度都是用錢堆出來的。”

“你們計劃想要多少?”蘇城表現的很淡然。

黎渙祥頗為疑惑,研究經費向來是不好要的,那種要多少給多少的傳說並不真的存在,他和王贇對視一眼,試探的道:“照王博士剛才說的進度,1000萬就差不多了。”

這絕對是獅子大開口了。大華實驗室雖然富裕,但專案也是相當多的。3000多名研究員,主持著近千個專案,要是一個專案批1000萬,豈不是每年要花上百億元?

碳纖維在中國一向是由石化和煤炭研究所來搞的,包括神華集團和曾經的煤炭部下屬的無數個煤礦在內,怕有幾十個研究所有專項研究,而這些研究所的經費,能突破百萬就算不錯了。相比之下,大華實驗室的經費雖多,但主業仍舊是石油勘探,開採和石油化工。碳纖維只屬於最後一類中的邊緣專案,1000萬這麼大筆的投入,絕對是超級別的。

然而,蘇城卻是清楚碳纖維的未來,這是不遜於一個大型石化基地的超級專案,而且潛力驚人。對比而言,1000萬就顯的太渺小了。

“給你。”蘇城根本是一個磕絆都不打的道:“我再給你加1000萬,允許你成立一個碳纖維研究所,級別和其他研究所一樣,現在就可以開始招人了。”

這下輪到王贇驚呆了:“一個單獨的研究所?和海洋石油研究所一樣?”

“沒錯,和海洋石油研究所一樣,如果有成果的話,再議定經費。”就潛力而言,碳纖維是不遜sè于海洋石油開發的。後者的發展,還少不了前者的參與。

面對一個幾千億的大市場,蘇城給錢給的是痛快無比。

要不是他有一個大華實驗室,其他人就是想付錢得到碳纖維的技術,也是沒有門路可尋。

黎渙祥終於認識到了蘇城對碳纖維的重視,趁機道:“這可不能算在大華實驗室的總經費裡面。”

“不算可以。”蘇城轉向王贇,道:“你們得讓碳纖維研究所像海洋石油研究所一樣充沛起來,成果斐然。”

陪同在側的顧海健樂的上嘴唇都要碰鼻子上了,這樣的表揚可比當面表揚還來勁,要不是王贇是主角,他現在就想宣揚一下海洋石油研究所的四代海洋石油鑽井平臺的研究狀況。

王贇再不通俗務,驚喜也讓他的呼吸急促了。大華任一個研究所,都代表著每年上億元的經費,以及大量的dú lì立項資格,比目前的國家級研究所都要強,官僚主義還更少。

在研究者的眼中,做到大華的研究所的所長差不多就是人生奮鬥的終極目標了,這個職位幾乎能夠隨心所yù的進行研究,大量的經費和配屬的助手,能夠解決研究員最頭痛的兩大難題,而且,這個職位的管理工作並不繁重,只需要每週抽出半天時間就綽綽有餘了。倒是黎渙祥這樣的實驗室主任,大都是研究之路斷絕的情況下,才被研究員們列入職業目標。

“人員僅僅從大華實驗室內部調派怕是不夠,畢業生也不行,能從國內和外國找人嗎?”王贇迅速進入了角sè,認真的考慮著。

蘇城重重點頭,道:“不僅可以挖人,若是有賣專利和裝置的,不如收下為妙。這方面,讓張超配合你們吧。”

1993年是一個有趣的年份。這一年,美國開始收縮航天方面的投入,許多隻有太空梭的零件商因此陷入窘境,這其中,就包括了許多的rì本碳纖維公司。

如果沒有了狗大戶美國,一噸3000萬rì元的碳纖維,可是賣不完的。

雖然不指望撿漏,蘇城卻是希望能多一些準備,待到碳纖維市場真的紅火起來以後,別說是專利購買了,專利授權都不容易弄到。作為後進者,大華實業不僅需要自己的專利,也許要多一些別人的專利。

……

……(未完待續。手機使用者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