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兆豐年。
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封建農耕時代,朝廷和農戶都盼望冬日降雪。
蓋因雪水融化之後,恰好為乾燥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良好的墒情有利於來年春日農作物快速生長。
冰雪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凍死土壤裡的蟲卵,減少蟲害。
可當降雪連綿不絕時,瑞雪就變成了令人害怕的雪災。
太平洋東岸大概發生拉尼娜現象吧,冷暖空氣就這樣在汾渭故地糾纏不休,持久膠著。
大雪紛紛揚揚,沒完沒了。
長安的大雪已經下了整整七天,荒野裡的積雪已經盈尺,道路積雪成冰,溼滑難行,積雪壓塌房屋的事情時有發生。
若不是陳魚及時上屋頂掃雪,家裡的瓦房茅舍恐怕也難以倖免。
天氣也冷的格外厲害,居安裡的鄉親,樊川部分已經壘火炕的人家還算好,其他地方的百姓可就沒這麼幸運了。
受寒生病之人不在少數,聽聞周遭好幾個村莊都有人凍死,尤其以身體羸弱的老弱婦孺為多。
許二叔去地裡轉了一圈之後回來,連連搖頭的,照這個趨勢下去,麥苗怕是過不了冬。
明年的夏糧歉收已成定局,直接導致的結果是糧價飛漲。
去集市買米的許二叔,卻扛了一袋豆子回來。
鬥米二百錢!
長安周遭的糧價已經漲上天。
豐收年景一斗米不過才一二十文,前隋開皇年間,鬥米低於十錢也不是沒有過。
糧價突然暴漲十倍不止,確實邪性。
雪災是一個緣故,關中夏糧註定歉收,運河封凍,江南糧食北運也遙遙無期。
按照市場規律,糧價確實應該上漲。
但這個漲幅,明顯有些超乎正常,保不齊有人為因素。
任何時代,總有一些人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大發災難財。
許二叔嘆道:“米麵店鋪都掛著售罄的牌子,我見勢頭不對,趕忙買了些許豆子回來。
春夏乾旱,誤了農時,關中今年種的豆子倒是不少,價格尚不算很貴,豆粥也能充飢,且將就著吧!”
豆粥確實能充飢,唯獨有個缺點——脹氣。
三餐豆粥下肚,時常腹脹打嗝,臭屁連連。
唉!
陳魚對此很無奈。
豆子是一種很有營養的作物,也是華夏古來有之的作物,但一直沒能成為主流糧食。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豆子裡含有一種低聚糖,食用之後會產生脹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