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73 ? 命運

173 ? 命運

◎阿寧,我有種預感,我走不出汴京了……◎

且說汴京城的局勢, 自打趙建薨逝,晉王攝政後,城內的百姓就安分了下來,朝堂風波也漸趨平靜。守城之戰也獲得了扭轉性的勝利, 百姓歡欣鼓舞, 嘆攝政王深得人心,聲望所歸, 使官吏與軍隊皆士氣大振。

新帝登基大典三日後, 晉王又不顧群臣阻攔, 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 親自帶領官員出城前往順軍軍營議和,來來回回歷經三次,終於和順國軍都督慕容清簽下盟約, 以大周賠償順國數百兩黃金和數千兩白銀、絹帛作軍費。

這些都是朝廷在汴京搜刮到的所有財物,但仍不足賠償盟約規定的數額。迫於無奈, 朝廷只好以女人、工匠及少數文化人士充數, 足足五萬餘人, 填補了剩餘的財物,慕容清方同意撤軍。大周付出巨大,承受屈辱,卻因解了汴京城外的圍困, 平息了戰爭而受到大多數官員和老百姓的支援。史官記曰“汴京之盟”, 晉王憑一人智慧勸退順軍, 力挽狂瀾拯救大周於危難。

順軍撤退五日後,禁軍收拾完戰爭的殘局, 終於在汴京外城四面各開放了一個小門, 供百姓出入和商品流通。

晉王立即以小皇帝名義下旨召回廢太子, 為防廢太子作亂,依然在城外佈置重兵。同時,順國收受軍費賠償,與大周達成協議,在北境各路駐軍兩千,以穩固大周局勢。

幾日後,楊晞向至清真人告辭回家。在馬車上,她遠遠便瞧見楊府外有十幾名身穿甲冑的禁軍分立大門兩邊,心中頓生不安。

當馬車回到門外,她急忙下車,禁軍見了她紛紛行禮,細細打量這些人,他們雖然向她行禮,但個個容色冷峻,面無表情,顯然不將她放在眼內。

楊晞腳步停在門外,臉色疑惑又帶著慍怒。一名為首的禁軍迎上來,她認出乃是鄭銘身邊的裨將王兆。

“你們守在這兒幹什麼?”

王兆身為領頭,與其餘士兵不同,臉上佯裝出對楊晞的客氣尊敬之意,拱手道:“末將王兆,奉晉王之命,特地保護郡主安危!”

聽到“郡主”的稱呼,楊晞震驚,喉嚨一時噎住了。

櫻雪領著兩個丫環和小廝早已恭候在門外,這時候忍不住喚了一聲“小娘子。”楊晞注意力被打斷,於是放棄和王兆爭執的念頭,繼續邁起腳步。

當她回到內堂,發現楊仲清坐在交椅上,同樣氣得不行,一下巴的黑須幾乎在顫抖。

楊晞問了幾句,方知前一日向從天登門拜訪過楊仲清,許以加官利誘,希望他放棄和章嫣、楊晞的關系,被楊仲清嚴辭拒絕,於是趁著今日楊晞歸家,便派禁軍把守在楊府外。

隨後她問及封號一事。

楊仲清道:“你放心,你打從出生就一直是我楊家的女兒,就算他晉王再有權力,也逾不過禮法給你冊封。”

楊晞聽後總算鬆下一口氣,原來並沒有冊封,方才不過是王兆一廂情願的稱呼。

“真沒想到你父親竟如此卑鄙無恥!”

楊仲清身為醫者多年,性情一貫溫和中庸,從不捲入朝堂紛爭,本來得知向從天弒君,毀壞朝綱就心有不忿,礙於他挾持幼帝,師出有名便忍了下來。如今對方還仗著權勢,威脅他與楊晞及其母斷絕關系,連死去的人都要佔為己有。一副君子之儀,竟然是衣冠禽獸。楊仲清還是頭一次見識這樣的人,鮮有地痛罵了起來。

楊晞心中五味雜陳,來到楊仲清身邊,跪在他膝下,牽著他的手道:“可是這樣會不會連累爹了?”

他們都很清楚,向從天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逼迫楊仲清和楊晞斷絕關系,好讓楊晞重新回歸向氏,一輩子活在他的擺布之下。

故而楊家的局勢,都在楊晞的選擇之中。

楊仲清反手握著楊晞的手,看著她的模樣,憤怒都轉而變成心疼,道:“我是你爹,爹爹保護女兒天經地義,有什麼連累不連累的?你聽爹的話,千萬不能回歸向氏,否則會被連累至死的。”他的神色嚴肅起來,“雖然他們都說先帝寫下罪己詔後懸梁自盡,可誰都清楚,他是被你父親一夥謀害的。廢太子手握兵權在外,遲早會清算他們,你若回歸向家,他日必受連坐殺頭。爹就算拼了這條命也要保住你,否則怎麼對得起你娘?”

一時間,楊晞為楊仲清的疼愛感激不盡,又覺得向從天權勢滔天,為養父的處境感到擔憂,忍不住落下了淚水。

“爹,謝謝你。”

楊仲清心疼地撫摸著她的頭,安慰道:“傻孩子,別哭。只要你好好留在家裡,爹就放心了。”

父女二人決意對門外的禁軍置之不理,楊仲清入朝當班,任由兩名禁軍策馬跟在馬車旁。而楊晞待在家裡,王兆的人也不會進來驚擾她。於是她等了一整日,傍晚時分楊仲清回府,跟著回來的還有暗香。

楊晞就料到暗香會來,趕忙將人請入閨閣。

她拉著暗香坐下鼓凳,首先問:“他們可有為難你了?”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