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七章 北伐

中年人哈哈一笑:“一曲《水仙藻》,了卻多少事。”

劉裕抱了一拳:“不知閣下大名,可否交個朋友。”

“在下一不才之人,稱為不才便了。”原來那人正是李不才。

“在下劉裕。”李不才聽罷一驚,接道“你便是劉德輿劉將軍麼?”

劉裕哈哈一笑:“現下我只是一介布衣,不是什麼將軍。”

李不才也隨口一笑:“不知將軍現在可缺人麼?”

劉裕聞言,問到:“閣下此言何意?”

“我認得一位有才之人,想讓他來將軍麾下找些事做。”

“那人姓甚名誰,現在何處?”

“那人叫陶潛,字元亮,現在柴桑。”

聽罷劉裕喜道:“若此人真是能人,我自會重用。”

二人談了甚久,一同進了建康城,行到一客棧外,李不才抱了一拳道:“劉將軍,我便住這客棧之中,不能再與將軍前行了。”劉裕輕聲一笑:“到我府上去住如何?”

李不才搖了搖頭:“謝將軍盛情,我想就不必了吧!”

劉裕再一笑,便回了府去,李不才也進了客棧,進了客房時,奈香兒已然睡去,也不好打擾她,又準備關了房門離去,卻聽奈香兒突然說道:“你去哪了?”

李不才見奈香兒醒來,又進了房去,點了燈,說道:“出去走了走。”言畢緩緩又道:“明天我要去柴桑。”

“去那裡做什麼?”

“見一個朋友。”

次日,李不才與奈香兒到了柴桑,不久便見了一農舍,農舍前長著五棵柳樹,卻正是陶潛家。

陶潛此人,本是名門之後,其曾祖父乃東晉名將陶侃。到了陶潛這一代,家境已十分貧寒,即使這般,那陶潛卻還十分愛讀書,寫得一手好詩,甚是有文才。

李不才與奈香兒行到一棵柳樹之下時,便見陶潛行了出來。見了李不才二人,喜道:“李大哥,你怎麼來了。”

李不才一笑,與奈香兒行了過去,“特來看看你。”

陶潛將二人請進茅舍,閑聊許久後,李不才方才談正事:“昨夜裡我遇見了車騎將軍劉裕,便向他舉薦了你。”

“李大哥是要我去他那裡做事麼?”

李不才點點頭:“以你之才學,今後定有成就。”

陶潛也點了點頭:“那我過幾日便去見見劉將軍。”

是日夜裡,二人頭頂圓月,大地一片金黃之色,李不才不徑發出一句:“五柳身前立,金光未照影。”

陶潛聞罷哈哈一笑:“李大哥此詩句意味猶長。”

李不才也是一笑:“當年曹植七步便成詩,而我卻只能作一句,慚愧慚愧。”

二人相視一笑,陶潛便吟出了曹植七步所作之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嘆了口氣便道:“曹植如此之才,我等卻不能與之相比,想那三曹能文能武,也非俗人也。”

數日後,陶潛果真去了建康,行至劉裕府前,正待叩門時,忽聽身後傳來一聲音道:“閣下可是陶元亮麼?”陶潛聞聲轉頭看來,雖不識劉裕,但見此人,只覺其天生豪傑之相,身材魁梧,定然是劉裕。

行了一禮道:“正是在下。”

劉裕哈哈一笑,行了過去:“|前幾日你那兄長又找我說了你之事,說你今日會來找我,所以我便在城內找你,卻不知你已經到了這裡。”

陶潛聽得劉裕口中兄長知定是李不才,又行了一禮:“今後還望將軍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