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此,作者菌才說宋朝其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最完善的時期,因為它不光靠儒家經典,還考詩詞歌賦,甚至還有專門的畫院,考畫畫,就相當於現在高考的藝體生,是專門為繪畫開設的科舉,只要你畫畫畫的好,一樣能出人頭地。
說到這,需要給大家簡單的說明一下,在我國古代,畫院是一級官署,畫院的職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類似今天的美術學院,培訓美術人才;二是負責書畫鑑定;三是有大量高水平的專業畫師。
中國古代畫院最初形成於周朝,周朝供養著許多設色之工,所謂設色之工就是專門為設計青銅器畫稿和其他畫作填色、染色的工匠,這些人都是非業餘的,但薪水怎麼拿,沒有記載。
而中國古代畫院完全成為一個獨立的職能部門是在宋代之前的五代十國時期。
當時後周、西蜀、南唐都有這類朝庭設定的單位,叫“翰林畫院”,設有待詔、祗侯、藝學、學生四個等級崗位,像當時的著名畫家郭忠恕就在後周,黃居宷、高文進在西蜀,董羽在南唐,後來這些人都隨著各自國家的滅亡,整體“轉崗”到宋代的畫院,重新上崗。
所以說宋代畫院是中國古代最好的畫院,它之所以最好,不僅受歷任皇帝重視,而且在組織機構上更為完備,在福利待遇上也是歷史上最好的。
宋代畫院雖然也沿承後周、西蜀、南唐的模式,但在崗位設定上要比之前多得多,有翰林畫院待詔、應奉、畫史、入閣。
翰林畫院相當於最高專業水平的畫院,而這些崗位相當於專業畫家、理論家、評論家和助理。
有圖畫院待詔、候補、藝學、學生,相當於現在的教授、老師、研究生、本科生。
圖畫院設定專門的分類,比如學畫人物就專門畫人物,一般不旁及。
比如專門臨摹的,分工也很細,有人專門臨樹,你就臨樹,不需要你學習其他,有人專門臨水,你就臨水。
這種臨摹制度一直沿續到晚清,每個人臨每個人的東西,可以達到以假亂真。
在中國古代,有許多民間大畫坊會把這些學生組織起來進行流水作業,所以在古代仿製名畫、銷售假畫早就存在,其水平也是現代人無法相比的。
當然,有時古代專業畫家也幹私活,但幹得都比較低調,比較偷偷摸摸,不像現在人那麼大張旗鼓,甚至請名演員、名主持人站臺吶喊。
宋代畫院從宋太祖得天下,至宋徽宗趙佶期間一直這樣。
宋徽宗大家都知道,是個書畫皇帝,選錯了行業,如果他不當皇帝,而只當個藝術家的話,無疑是歷史上最出色的藝術家之下,可惜沒有如果啊,也就是因為他不務正業,才導致了後面為所有人所詬病的靖康之恥。
但不得不說,他在藝術方面,還是很有成就和貢獻的,這其中就有他對畫院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充套件,同時將書畫列入科舉,並升格了行政級別,相當於由原來的正處升至正廳。
科舉考取殿試叫進士,書畫考取殿試叫博士,米芾就是書畫兩學博士。
書畫殿試在皇宮內的五嶽觀,每屆考試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高手一二百人。
宋徽宗會親自審閱,親自擔任畫院董事長兼招生辦主任,入他法眼會被選中。
像來自河南滎陽的宋子房,就是在殿試時剛畫到一半被他一眼看中,後來宋子房也的確成為了宋代的大畫家。
蘇東坡大宋子房不少歲,蘇在宋的山水畫上就曾題:“漢傑真士人畫也!”漢傑,宋子房的字。)
而且宋朝的書畫殿試還非常嚴格,比文舉殿試輕鬆不了多少,十之八九都被淘汰,嚴重者甚至有掉腦袋的危險。
像是在宋太宗殿試期間就有一個特別的例子,有個叫李雄的考生參加考試,有人遞給他一把團扇讓他作畫。他說:“我不擅長畫團扇。”
宋太宗就問他:“那你擅長畫什麼?”
他說:“我擅長畫鬼,三五十尺的,鬼越大,我畫得越好。”
宋太宗聽後大怒,拔劍要殺他。
過了好一會兒,宋太宗的氣才平息,怒吼他滾蛋。
而且宋代書畫的科舉考題大多含有文學意味,例如“野水無人渡,孤舟儘自橫”,大部分考生都畫“系空舟岸側,或拳鷺於舷邊,或棲鴉於蓬背”。
唯有一人不是這樣,他獨畫一人臥於舟尾,橫一孤笛,結果獲得了第一。
又例如“竹鎖橋邊賣酒家”,大多數人都傾其功力畫酒家,畫各種各樣好複雜的酒家,卻有一人獨畫橋邊竹外掛一酒帘,書有“酒”字,表示橋竹深處有酒家,結果此人又獲第一。
為什麼?因為他們都採取一個巧勝的辦法,並完成了一個耐人尋味、發人聯想的繪畫畫面和文學意境,既能讓讀者聯想翩翩,又可讓讀者玩味再三。
這也是中國畫的特點,那就是不需要把什麼東西都畫得清清楚楚,按照生活中的樣子照搬照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因為中國畫的本質上講究筆墨張力,講究畫面生動、含蓄和意味。
中國畫畫的是人格、是情操、是價值觀、是藝術趣味、是生命狀態,中國畫不具備長篇小說的功能,也不需要長篇小說的功能。
而且宋代畫院有另一種叫法——宣和畫院,宣和是宋徽宗的年號,因為畫院在他的任期內發展到最高峰,所以歷史上稱這段時期為宣和畫院,不過這都是後人冠以的叫法,實際上並沒有這塊牌子。
因此怎麼說呢,宋徽宗期間的畫院已經和現在的高階美術學院差不多了,不但要學習專業知識,而且也十分注重文化知識。
專業上有佛道、山水、人物、鳥獸、花竹、屋木等科目,每日習畫都是從御府藏畫中取出,既不可觸碰,也不可靠近大聲說話,以防唾沫星亂濺。
文化主要學習《說文》《釋名》《爾雅》以及篆書、律考、音訓,每日相互背誦,每學一篇新文熟讀三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