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魏源更是不用多說,同樣中國近現代歷史上響噹噹的人物,字默深,道光年間的進士,近代傑出傑出的思想家。
和林則徐一樣,他也主張清政府要了解西方國情向西方學習。
而且他早年還曾到海外遊歷,編譯《海國圖志》,介紹世界地圖、地誌、世界各國風情、物政治制度、歷史變革,並分析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提出自己的戰略思想,為夷攻夷而作,對近世知識分子,如梁啟超、康有為、譚翮同等以及日本維新人都產生過深遠影響。
此外就是徐繼番,字健男,號松盒,山西五臺山人,曾行廣西廣鹽運使、巡撫等職務。
從1841年起,他利用職務上與外國人接觸的機會,就開始廣泛的蒐集外文資料,地圖書冊,參閱大量史書,撰寫《瀛環考略》,後經修改,改名《瀛環志略》,1848年正式發行,該書19世紀60年代後,成為人們瞭解世界概況的必讀書,王韜認為這是“當今有用之書”,因為它“綜古今之沿革,詳形勢之變遷,凡列國之強弱盛衰,治亂理忽,俾於尺幅中,無不朗然如燭照而眉晰”。
因此梁啟超評《海國圖志》和《瀛環志略》“誠為當狗,然中國士大夫之稱有世界地理知識,實自此始”。
還有馮桂芬也值得稱道,字林一,號景亭,江蘇吳縣人,道光十二年中的舉人。
曾撰寫《採西學議》對翻譯發表有見地議論。
而且他曾受林則徐影響,併成為林的門生,包括他曾在上海任職,接觸資產階級思想,主張改良政治,學習西方的富強之術,對手來的洋務運動和資產階級改良派產生過積極影響,但後期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倒歷史的車輪。
馮氏重視翻譯工作,在上海任職期間,曾“設廣方言館,求博通西學之才,儲以濟變”。
此外,他在1861年撰寫並出版的〈校頒廬抗議〉一書中非常系統的闡述其變法改良思想。
像是《條西學議》是書中的一個章節,論述釋譯事業之重要性,並最早提議清政府他辦“翻譯公所”,為國家培養翻譯人才,在近代翻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在《採西學議》中,馮氏還回顧世界文明發展史與科學發展的關係,並對明中國當時的現狀,提出了翻譯任務的迫切性和艱鉅性。
並且馮氏還將翻譯工作提為“天下第一要政”,明確了翻譯對於當時時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說明翻譯對於中國社會的進步所帶來的巨大威力。
他的綱領性改革主張是“以中國之倫常,各教為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到後來又逐漸演變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政治主張。
還包括1862年馮氏撰寫《上海設立同文館議》,並建議在上海、廣州也設立同文館。
論文中還談到了中國翻譯事業的希望與前景“至西人之擅長者,歷算之學,格物之理,制日尚象之法,皆有成書,經譯者十之一二耳,必能盡見其未譯之書。如能探賾索隱,由粗跡而入精微,我中華智巧聰明,必不出西人之下,安知不冰寒於水,表出於藍”~
此外,清代西學東漸催生的第二個新生事物就是各地翻譯會館的建立。
將西書變為中文,將西學轉化為中國人理解的知識。
例如咸豐末年,英法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朝政府再次敗北,又再次被迫與洋人簽訂了割地賠款的恥辱協議。
此時,清廷上下官員意識到與外國交往,學習外語,瞭解外國,翻譯外國書籍的必要性。
於是1861年恭新王奕沂等人提議在北京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專門處理外交事物,部門簡稱總理衙門,總署或譯署。
奕沂在當時的奏摺中寫道“查外國交涉事件,必先識其性情;今語言不通,文字難辯,一切隔膜,要望期能妥協,從前俄羅斯文字曾例定設文館學習,具有深意;今日文視為具文,未能通曉。似宜量為鼓舞,以資觀感。??”
可見翻譯是洋務運動派實現其政治理想的一個重要途徑。
而洋務派是改良派之後的又一個保守地主階級,他們倡導譯西書,與外國進行通商,但思想上卻是保後天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奕沂等。
掌握中央和地方軍權的官僚以馬建忠、王韜、容閎等為代表的愛國知識分子和出身買辦行列的企業家和經營者如鄭觀應、唐廷樞、徐潤等,同時還包括一大批科學家如李善蘭、徐濤、華衡芳。
所以洋務運動中,洋務派不斷分化更新,後來,許多知識分子演變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
他們認為“外國利器強兵,百倍中國”,於是李鴻章便倡議說“中國欲自強,則英如學習外國利日;欲學習外國利日,則英如尋制日之日”。
於是洋務派創辦、製造局,製造兵器,並開辦學館,培養譯員,翻譯西方科技書籍,於是開成了第二次科技翻譯高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到了同治元年,同文館正式開辦,奕訴再次上書同治皇帝,請奏聘請外國教師,到同文館任教;“臣等伏思,欲悉各國情形,必先諸其言語文字,方不受人欺矇。各國均以重資聘請中國人講解文義,而中國迄今無熟悉外國語言文字之人,恐無以悉其底蘊”。
此後同治二年二月,江蘇巡撫洋務派代表李鴻章請求在上海設立外國語言文字學館,到1865年,洋務派興辦“江南製造局”,1867年該局設翻譯館,聘請英國人傅蘭雅、偉烈亞力,美國人金楷理、林樂知、瑪高溫等人從事翻譯,由局員徐壽、華衡芳、王德鈞、徐建寅等協助工作,至清末,該書共譯西約200種,大多是兵工、科技類書。
該局總辦馮焌光曾說過“槍炮火藥與輪船相維繫,翻譯與製造相表裡,皆系今日要圖,不要偏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