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要去參加的港姐決賽前一天,陳敏嬌待在跑馬地的別墅裡看了一整天的書。
她像是發現了新寶藏的探險者,孜孜不倦地從書本裡挖掘著前人的財富。
“陳敏嬌”愛看書不愛她不知道,但她很愛。
她這看書的習慣留了一輩子,這輩子怕是是丟不掉了。
這世界的名著和上個世界完全不一樣,這讓陳敏嬌感到欣喜。就彷彿本來只有一塊的土地,結出了雙倍的果實。
前世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雖不說飽讀詩書,但博覽還是有的。那些經典幾乎就已經刻在她的大腦裡。而驚喜是,新的世界裡,她能感知到新的經典。
書是人類的寶藏。盡管這句話很俗,但陳敏嬌一直很贊同。閱讀是一個人最應該養成的習慣。
文學和電影,看似毫不相幹,卻又緊密相連。
後者被稱為第七藝術,卻又是從別的藝術裡紮根生長而出。電影可以將文學的表達具象化,生動化,甚至可以做到靠蒙太奇完成時間空間的任意轉換。這一場視聽的盛宴,也是一場人生的夢境。
前生陳敏嬌每每提筆開始寫電影劇本時,都會在心裡質問自己一句話。她現在所寫的東西,真的值得觀眾拿近兩個小時,90或120分鐘的生命時間來交換嗎?
觀影,不就是用生命交換一場夢嗎?
若你看《肖申克的救贖》,就是在換取一場震蕩靈魂的夢。若你看《羅馬假日》,就是在換取一場跨階級的戀愛。
這世界上電影存在的價值之一,就是造夢。
陳敏嬌曾經對人全然失去信任,但當她提筆寫劇本,當她進入到自己的職業時間,她就又會充滿了敬意。這是她的責任感。
張伯給她說有人打電話來都是夜裡了。
陳敏嬌看書入了迷。
或許是為了裝逼吧,杜風那書房擺了一架子的書,還都是英文的。上滿都布滿了灰塵,若不是陳敏嬌,估計再過一段時間,書頁裡都能結上網。
這房子裡也是最近才安上座機電話的,以往杜風全然不管這屋子,現在因為要同陳敏嬌聯系,這才買了個固定電話。
這年代,大多人還用著磁石轉盤撥號的電話。而杜風給陳敏嬌備的,卻是從美帝那邊入的一手固話,用半電子自動交換機控制的脈沖撥號電話。
大哥大香港還沒引入。土豪這麼多,一兩萬的手機還是買得起。只是沒有通訊網,買入也不過是塊黑磚頭,揣在兜裡,適合防身。
陳敏嬌下樓去接聽,張伯把聽筒遞給她,又叮囑說,是主宅那邊打來的。
主宅,說的就是杜家的本宅,也是杜風和杜雨日常生活的地方。
“哈嘍?”陳敏嬌輕聲問。
“阿姊!”是個男孩略顯活潑的聲音,隔著失真效果明顯的老式電話,陳敏嬌都能夠聽出他的開心。
所以她也語帶笑意,“怎麼了?”
那頭的杜雨有些躊躇,他是站在小凳子上打電話的,身上穿著睡衣。該是睡覺的時候,菲傭都哄了他半天,可他就是不想。他聽大哥說明天阿姊就要去參加比賽了。很厲害的那種比賽。
他很想阿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