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哥與肖老弟,帶著一眾村民趕著豬,朝著九泉集市的方向而去,一路上看見不少裝著大批貨物的牛車、馬車、獨輪車從它們身邊經過,他們還是第一次見著這般熱鬧的景象,心裡已經能夠想象集市定然有很多的商販。
而那些商販也是第一次瞧見有人趕著這麼多的豬,走在道路上!紛紛駐足觀看,還有膽子大一些的村民上前來逗弄這些憨厚的豬。
好在村民們在這些時日裡,已經很熟練的趕豬了,一路上雖然很多行人、車輛經過,最後還是有驚無險的到了九泉集市。
集市的門口小廝守著,若是商賈進來便要收取少量的銀子。
不過來這兒的人大多都是奔著批次採購,這裡攤販眾多,基本上能夠找齊需要的貨物,省下不少的時辰,倒也樂意掏銀子。
守門的小廝看著趕著一群豬來的村民,不是賣豬的還能作甚,所以只是隨意的詢問了幾句便放行。
他們集市裡有買牛羊驢騾子的,來了群賣豬的商販正好,有了肖老哥的加入貨物的種類便更加的齊全了。
村民們趕著豬,走到了集市裡才發現果然九層都是農戶。
此刻真是趕集的時刻,也是人來人往,不少的農戶與主顧已經談妥了,正在數著銅板或是銀子,他們看見這一幕心裡甚是羨慕。
然後又觀察了一下農戶們,大多是衣衫破舊,有的腳底下還穿著草鞋,腳都已經冷的赤紅了,與他們漢壽鄉幾年前的情形相識,連一件像樣的衣物都拿不出手。
現在天寒地凍,若是就這麼在外面穿著單薄的衣物哪裡受得了,好在攤位前便擺著火盆,燒著帶來的柴火正在烤著火,緩解一下冬日裡的寒冷。
肖老哥便隨意的找了一個角落,將豬趕了過去。
左右兩邊則是賣柿子和梨子的農戶,他們的面前有三四個獨輪車,車上擺滿了貨物。
看了一小會便發現賣柿子的農戶並不一斤兩斤的賣,至少得買上一車才行。
肖老哥也無事便和賣柿子的老農閒聊。
“你們這麼多的柿子得賣多久才能全部給賣出去啊?”
“往年都是兩三日,今年也差不多吧!”柿子農戶看了看躺在後面的豬群:“你們是從哪兒來的?,往年怎麼沒見過你們?”
他還沒有聽說容郡什麼地方有養豬大戶。
肖老哥笑了笑:“我們是從巴陵郡的定康縣趕來這裡的,往年也沒有什麼可賣的東西,這不今年養了一點豬,你們是哪兒的人?”
“巴陵郡啊!”老農並不知道這是什麼地方的,倒是老農的孫兒搭著話,“那你們距離容郡挺近的,咱們是從漢源郡來,推著車子走了半個月才到這兒。”
“這般遠?”肖老哥驚歎,他還以為從容郡來便已經夠遠了。
“不遠了還有更遠的呢!這柿子在我們那兒家家戶戶都有,賣是賣不出去,就只能拉到容郡來,反正冬日也無事可做,不如出來賺些錢,回去之後就開春了,也不耽誤春耕。”老農孫子的年紀不小了,已經二十左右,身體挺單薄像是書生。
雖然他們距離九泉集市很遠,不過賣東西挺快,只需要三兩日便能將拉來的柿子全部賣出去,回去的路上就輕鬆了。
“這倒是,等我們將豬給賣了,回去步伐就快了。”
老農有些羨慕,他的柿子全部賣了許是還沒有一頭豬的價格多。
“我數了數至少有五六十隻豬,定能賣不少的錢財,而且你們這豬是怎麼喂的,這般肥實。”
聽見老農的話,肖老哥一行人也不覺得這一路上辛苦了,賣出去了那便是白花花的銀子,他們現在的日子比起賣柿子的老農祖孫已經寬裕很多了。
如今至少能夠有飯吃,有地方住,並且還有工坊可以去上工,有了穩定的收入,不用在體驗。
“除了我們自家的豬,還有同鄉村民的豬,一起趕來賣,聽說容郡的豬肉比我們那兒貴所以來試試運氣。”
他迴避了老農的問題,能夠將豬養的這麼肥實可是獨家秘笈,怎麼可能透露出去。
就在肖老哥與老農說話的時候,有個胖胖的中年男子來到了這兒,先是看了一圈豬群,然後高聲道:“你們這兒做主的人是誰?”
王老弟趕緊站了起來,“老爺,是看上了哪頭豬?有什麼問題問我便可以了。”
“你們這豬不錯多少錢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