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3章 求賢

坐下後,朱明忠見書房左邊牆壁邊擺著一長條書架,上面整齊地放著兩百餘冊書籍。比起朱明忠的書房來,他這裡的書大概不及其百分之一,畢竟這個時代書籍,本就不便宜,尋常讀書人不過只有區區十數本。

“回到清河後,可以考慮建一座圖書館,”

心裡這般尋思著的,朱明忠便和宋千敏聊了起來,聊的並非是文章,而是崇禎朝的得失,當然免不了還得聊到那位已經逝去多年的鴻臚寺少卿董令矩,自然還有他們之間的“折笏之交”以及“一文契約”,慢慢的得二人便談及正題。

“其實朱某此次來此,是想請著巨出山,目下江北初定,正是用人之時,而朱某初來江北,府中人才匱乏,著巨當年於宿遷任上,為官清謙,頗有業績,甚得民心,為我大明百姓,還請著巨切勿拒絕。”

“經略,非是小老兒不識抬舉,實是小老兒當年流落至此,若是無董兄相留,恐早不知飄零於何處,淪為餓殍。再者小老兒年事已高,即便是入以經略之幕,又於經略又有何助?小老兒只願能與董兄的相伴,他日百年之後,長埋於此,才是小老兒之願。”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先是表示了拒絕,然後宋千敏又繼續說道:

“數月前,經略先平以江北,後敗清虜十萬大軍,若非經略我江北數百萬黎民,又焉能復以故國衣冠,今日經略既感人才匱乏,倍受掣肘,為何不於清河設崇賢館,招天下之英賢?”

崇賢館?

宋千敏的建議讓朱明忠微微一愣,見其似有不解,宋千敏便笑說道:

“不瞞經略,其實自經略定以江北之後,小老兒便一直留意經略於清河的施政之舉,經略雖說意以清河書院培養人才,但正所謂百年樹人,待到書院之才擇選之時,恐已延遲了時日。既然如此,經略為何不招攬天下之英才,對其量才錄用?儘管其中有些許人等所圖是為升官發財,可自然也有赤誠之士,既有庸才,亦不乏英才,經略自然可去蕪存菁,如此,又何愁人才匱乏?”

朱明忠用心傾聽著宋千敏的建議,他聽得出說其說的是肺腑之言。

然後又聽宋千敏說道。

“至於如何擇才,想來經略亦有所悟,自甲申天變,小老兒隱居於此,亦曾與董兄每日暢談國朝之事,倒是略得些許心得,今時正值亂世,無論是一方之吏,亦或是一軍之師,吏者關係百姓的切身利害,要辦的都是有關國計民生的實事,軍者關乎大明中興之根本,要辦的是恢復河山的築業之事,兩者皆不是能言善辯、引經據典就可以解決得了的。所以,這擇才之道,自然不能再以八股科舉取才,如何取才,小老兒只有八字“唯才是舉、量才適用”。”

在宋千敏的話聲落下時,目帶詫異之色的朱明忠連連點頭贊同說。

“著巨所言甚是。過去我皇朝擇以人才,皆是八股取士,而其大都還只是與書籍和士人打交道,與錢糧刑名這些經濟大事大都未曾涉獵,今時非太平盛世,自然不能再循舊例以八股文章擇才,今日著巨點撥可謂正入朱某心中。我也不繞圈子了,開門見山說吧,此時這次到豐縣,就是來敦請著巨出山,隨我去清河,幫幫我的忙如何?”

儘管朱明忠的師傅主張實學,但是從未曾像宋千敏一樣,如此直截了當的告訴他,亂世之時,不能以八股取才,這種話傳出去不知會引起什麼樣的風波,但也就是這樣的話,一下便說到了朱明忠的心檻裡,原本只是讓宋千敏做個馬骨的朱明忠,又怎麼可能願意放過此人。

面對又一次發來的邀請,端起茶杯,宋千敏慢慢地喝了一口,繞開朱明忠的邀請,然後看著他問道:

“成化二十三年,國朝科舉始由“經義”變為開考八股文,規定要按八股方式作文,格式嚴格,限定字數,不許違背經注,不能自由發揮。如此,經略以為何?”

“嗯……”

沉吟片刻,心知宋千敏是在試探自己的朱明忠,幾乎不假思索的答道。

“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於咸陽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餘人也。”

朱明忠直接引用顧炎武的這番話,落到宋千敏的耳中,讓他頗為驚訝的看著其,好一會才說道。

“國朝人才之敗,始於八股,敗之於科舉!”

放下手中的茶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宋千敏又繼續說道。

“八股文章雖空疏無用,實於政事無涉。可若是廢之以科舉,那又該如何取才?”

未曾想宋千敏會說出廢除科興這番話來的朱明忠,此時頓覺這次豐縣之行沒有白來,立即說道。

“國朝人才雖敗於科舉,可考試之道,仍是世間最公平之法,科舉不可輕廢,而應加以改良,以實學取才,方才是上策。”

隨後朱明忠又懇切地說道。

“著巨,請你務必幫朱某完全此願。”

“經略,可我能幫你做些什麼呢?”

面色凝重地宋千敏長嘆道。

“畢竟,朱某所長,也是八股文章……”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