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仔娘反而笑道,“這孩子就是專心,一心想要把蠟燭做出來。”
周圓道,“可不是,有這份毅力做什麼都能賺錢的。兩孩子真是沒話說。”
虎仔娘道,“你們現在烏桕摘的怎麼樣了?”
李瑜道,“兩孩子到處摘,有四背簍了。明天就試試。”
摘了一兩個月,從光禿禿的烏桕樹滿是白果子到現在烏桕籽都掉光了,枝頭都冒出嫩芽了。
要是秋天摘烏桕,它外邊有黑色的殼,還需要剝開才得裡面的白籽。但此時經過霜冬的早春,風霜自動為烏桕脫了黑色的殼,滿樹上都是白色的籽料,像是滿天的星星一般好看。
這時候農戶有紅白喜事要用到蠟燭的,都捨不得去買二十幾文一根的蠟燭。通常會花幾十文買一大塊蠟塊回來自己融蠟油、砍竹子、灌燈芯做蠟燭。
周家喜事用的紅蠟燭也是花了一百多文自己融的,貴就貴在那一點硃砂調色上。
烏桕籽白白的,摸起來外表油膩滑滑的。
只要把烏桕變成蠟塊就行了,但這也是最難的一點。
第一次開始嘗試,李瑜只先用一瓜瓢的烏桕試試。
李瑜兩人先是像熬糖一樣把烏桕洗幹淨煮熟,然後再搗碎用包袱擠出汁液,再把汁液小火熬煮成漿冷卻一晚。
要是成功的話,第二天起來看木盆裡,就會有一層淡淡的白蠟塊。
第二天天沒亮,兩孩子就迫不及待從被窩爬起來看,結了膜,有細指甲薄薄的蠟塊,但雜質太多顏色偏褐色。
失敗已經顯而易見了。
但李瑜還是叫章有銀把蠟塊融了,他們自己做一根蠟燭。
竹子是水竹,節竿細長,一般用來做笛子較多,或者鄉下孩子做簡易的吸水桶夏天打水仗玩。
把竹子一節節據好保留底部竹節,再用錐子將竹節底部打孔,孔的大小能讓燈芯穿過即可,燈芯用易燃的粗棉線搓成一股而成。
竹筒燈芯準備好後,便仔細澆灌蠟油,放一晚上。等第二天小心破開竹筒,就得到了一根雜質斑駁灰撲撲的,還多氣孔不平滑的蠟燭。
點了一試,易燃,但多了煙霧沒那麼明亮。
這根失敗了留著自家用,再試試其他法子。
不過就這麼一根失敗的蠟燭也夠兩孩子樂呵好一會兒,畢竟他們真的自己摸索到了蠟燭。
之前大人也交代了嘗試不可能一次成功,所以他們覺得第一根蠟燭成形,都是很了不起的開端。
章小水總結道,“所以咱們現在只要把蠟燭變白白,變平滑就成功了!”
李瑜想了下苧麻布漂白是用草木灰反複浸泡漂洗暴曬,於是他在第二次熬製烏桕汁的時候加了草木灰,結果試出來更加灰撲撲的了。
這回買了砂紙摩挲了竹筒內部驅除竹屑沫,灌溉蠟油後的效果確實比第一次少了很多氣泡,但還是有氣孔。
氣孔這點雖然沒有解決頭緒,不過蠟塊可以反複融化只是費點嘗試功夫。但怎麼把蠟塊去除雜質變成潔淨的白蠟,還沒個方向,瞎搞不僅耗費原材料,還步驟繁瑣。
章小水見大人這幾天一直琢磨怎麼變白的事情,他拿著烏桕看來看去,見大人沒注意,低頭躲在章崢後面,偷偷把烏桕塞嘴角用小犬齒咬開。
白油皮裡面露出黑色的核,章小水兩眼閃閃道,“我們要是隻要外面白色的,不要裡面褐色的籽粒試試?”
章崢覺得有道理,戳章小水腦袋,“你咋這麼聰明。”
章小水哈哈得意,“我也覺得呢,那哥哥和我一起有沒有變聰明一點。”
章崢道,“四背簍卷籽,三背多都是我摘的。而且我沒來之前,你都沒想到這個點,我一來你就想到了,說明是我的聰明分了你一點,你才開竅了。”
章小水不服氣,尤其是章崢已經喊大人說有新法子了,壓根不給他反駁的機會。真是可惡,為什麼其他叔叔們都說章崢沉穩像個大人,只有他知道章崢多可惡。
兩孩子把新的想法告訴了章有銀,章有銀一想也有道理。